“兒子明白了。”

既要兼顧天時、又要屯田練兵,世上更好的處統統很多,但以他們眼下的氣力占不到。

他做這個決定並非是因為體味威寧的這些變遷,他曉得的也隻要“威寧”“草海”這兩個名字,但他還是找到了五尺道上這個合適建城屯田之地……

“是,幸虧阿術也獨一數千蒙古兵了,他在西南也不但我們一個仇敵,另有交趾、自杞、羅氏鬼國,蒙古在大理的兵力耗損得也很短長,隻要我們前期能守住,他一定會與我們死磕。”

“大手筆,築城、屯田、修水利……哪來的賦稅與人力?”

“不會。”

“去歲,蒙軍入蜀,已管束了川蜀的兵力,逼的宋朝必須在川南建立防備,耗損了川蜀之人力物力。短期而言,蒙古的計謀目標已經達到了。”

李瑕說到這裡,揉了揉額頭,又道:“還記得楊西庵先生給我們的諜報吧?”

“我體味,隻擔憂建城於此,拒敵的難處很大。”

“是這個意義。”

阿勒老臉上彷彿浮起一絲笑意,喃喃道:“那位冥王……不簡樸。”

本來的汗青上,清初吳三桂平滅烏撒部,取“取威鎮安寧”之意,改烏撒土司府為威寧州,纔有“威寧”之名。

阿勒道:“那你讓部民幫他築城換賦稅,他再幫我們修渠開田,城歸他、田歸你,你虧嗎?”

“名義就是,你得恭敬他,大要上奉他為主。但烏撒部的地盤還是你說的算。”

而眼下這個大宋興昌五年,李瑕便在要在這個蠻荒之地建威寧城,屯田於草海之畔。

“你如果明白了,就得學會恭敬他們。”

除了悍匪,提到威寧,不得不提的便是“草海”。

“但我們也要守住他一部分的守勢?”

交通不便,族群龐大,加上又是處於川、滇、黔三省交界之地。是以即便是到了後代,威寧也曾有段時候以悍匪而聞名。

“自是記得。”

“不會。”

李瑕道:“五尺道沿途,滿是山高穀深的絕壁峭壁,我們要在昭通、威寧建城,不就是看中這是唯二的陣勢陡峭之處、能夠屯田養兵嗎?”

“阿勒、勒餘父子能承諾嗎?”

“種了糧食,他再拿更多的好物件來換糧食,養兵擋著蒙前人,你虧嗎?”

“威寧四周山溝密佈,地形險要,又有可渡關扼住驛道,勉強能夠保衛了。”

“話是這麼說,但他占到我們的地盤來了。”

“兒子還是不明白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