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尚不是泡溫湯的時候,聖駕在汝州駐了一日便出發,行次嵩山,在驛站住了一夜,次晨少林寺眾僧謁見,迎母親上山。母親年事雖高,卻還是不消輦輿,步行登山,又在少室山上靜修了三日,每日素服持齋,出來後又召我們近前,聽經論佛。

她笑得書都拿不住,卻還一本端莊道:“癡兒,我若真是修得清淨法門,天然是斷了塵緣的,你吃肉喝酒或是找小娘子,與我又有甚麼乾係?”

母親既重佛道,自武承嗣而下,無不效而法之,連我都背得幾篇經籍在肚內,對答時援引幾句,不至出醜。近侍中如婉兒、崔明德、賀婁等,更是精修佛法,常有冷傲之語――這都在我料想當中。

她拿眼瞥我:“我看你倒像是不樂意我看這些似的。”

改正下明天的註釋,大人在唐朝普通指雙親,偶爾也可用來指血親長輩,不是高官。

我方氣哼哼地坐定,她卻又伸著頭來覷我的神采,特長來戳我的臉:“出來一陣,也冇虐待你,如何瘦了這麼多。”

她將經籍捲起來遮住一半臉,兩眼暴露來看我:“若真能習得清淨法門,便是修得佛門正果,不知多少人求還求不來呢――你不替我歡暢,卻隻想著禁止?”

她便笑:“當然是騙你的,你真瘦了,陛下就該怪我了。”

她還怔著道:“老婆?”被我一撓,明白過來,笑得向後直仰,我不肯放過如許的好機遇,不依不饒地撓了一陣,她到底不肯服軟,隻道:“內裡另有人呢。”

我不甘心。這策論寫的時候雖短,可這些事我卻已揣摩了好久了。不但這件事, 另有許很多多的事。疇前我總感覺這期間與我無關, 做甚麼都是懶洋洋的, 現在恰與當時相反,我感覺這個期間與我息息相乾,這是我父親和母親的國度,是我宿世無數前輩們為之鬥爭過的大好江山,是我現世無數同期間人們所居住的漢家江山, 我火急地想為這片地盤和這片地盤上的人們做些甚麼, 非論這國度是姓李還是姓武,甚或是姓趙、姓朱。可母親卻再也冇有向我提起這件事, 不管是我的這些設法, 還是崔明德、婉兒乃至是賀婁氏的設法。

作者有話要說:  一更,另有一更略微晚點~

我巴望權力。

我本不想理她,聞聲說瘦了,卻不自發地摸了摸本身的臉,道:“真的?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