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國苟延殘喘將亡未亡,一些臣僚貴族在遼國職位也差未幾,乃至比一些漢將還不如,益津關守將終延暉便是如此,他並不是渤海貴族出身,當年曾跟隨過耶律德光,這才得以獨掌一個軍鎮,轄有渤海人、漢人混編的五千兵。
“原莫州刺史是蕭錫默,但他隻主管軍務,實際主持州衙平常行政的,是本地大族出身的州司馬劉楚信,此人在本地人望還不錯。”姚內斌回道。
章鉞不但要分兵援助策應袁彥,還要告急擺設拒馬河從易州遒縣到滄州出海口這南線防務,當然冇體例親身去,便派明金鵬率五千騎西進,賣力拒馬河南岸遒縣到歸義縣這一線防務;以薛文謙坐鎮益津關,賣力拒馬河中段,至於下流在滄州境內,有乾符軍駐守。
章鉞隻帶著三百親兵騎從南下,這天傍晚到了瓦橋關,降將姚內斌出城相迎,章鉞對此人事前有必然體味,因為董遵誨攻關時不肯投降,傳聞淤口關王洪降了纔跟著出降。但這時天然不好提起這些,仍笑著獎飾道:“姚將軍棄暗投明,拔亂歸正,可謂是深明大義,不知籍貫那邊?部下有兵多少啊?”
“那倒不必了,眼下北伐才方纔開端,恰是你們備戰著力之時,軍隊要保持占鬥力,有甚麼困難可容後上報。對了……莫州現在是甚麼人在主持州事?”章鉞鼓勵了兩句,隨口帶入正題。
PS:這章碼得不順利,一早晨隻出了一章,明天週日有點事,二章要到下午更。
現在淤口關寧州刺史王洪率城獻降,益津關側冀落空遮護,滄州橫水兵兵臨城下安營,但卻冇有攻城,再三派王洪前來勸降。益津關也就是處於拒馬河與易水之間一塊狹長地帶,並不是真正的險地,周軍有海軍,是能夠水陸同時攻打關城的。
彆看韓延徽曾幫手阿保機立國,身後追贈為尚書令,但權力有限得很,不過是一條漢-奸-嘍囉。而當年渤海海內鬨為阿保機所滅後,屠滅了大光鮮一族,另立渤海國宗親烈萬華為渤海王,而立本身的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節製渤國舊地,數年後行刺,改立一個三四歲的小孩烏玄明為王,是為渤海安寧王,至今仍在位,不過就是一傀儡,軍政大權都把握在遼國重臣手裡。
禁軍主力若北上,龐大海量的後勤物質必定要走黃河、運河水道,而這些河道一俟下雪便會封凍,普通要到正月尾氣候回暖纔會解凍,能夠估計到,最快也要到仲春中,雄師才氣到火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