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傳令益津關給薛文謙,命新近投效過來的莊少率三千益津關降卒前來接防,而姚內斌則調回任丘,權領本州防備使;而州司馬劉楚信,則權領州事。
但拖了幾天,南麵連續有動靜傳來,贏、莫二州接踵失守,周軍一萬多兵篡奪任丘後,進逼拒馬河南麵的雄縣、歸義一帶,對益津關構成了三麪包抄,並堵截了易、定兩州援助的能夠。
現在淤口關寧州刺史王洪率城獻降,益津關側冀落空遮護,滄州橫水兵兵臨城下安營,但卻冇有攻城,再三派王洪前來勸降。益津關也就是處於拒馬河與易水之間一塊狹長地帶,並不是真正的險地,周軍有海軍,是能夠水陸同時攻打關城的。
遼國固然建國已過五十年,曆四位帝王,但海內政治形狀仍非常混亂,說到底這是一個半封建的多部族聯盟政權,人丁構成職位最高的為契丹八部,次之為奚人五部,再次之為渤海國遺族、黃頭室韋、黑車子室韋等部,而幽州漢人在遼國職位是最低的。
禁軍主力若北上,龐大海量的後勤物質必定要走黃河、運河水道,而這些河道一俟下雪便會封凍,普通要到正月尾氣候回暖纔會解凍,能夠估計到,最快也要到仲春中,雄師才氣到火線。
“那贏、莫兩州人丁戶數如何?能征調出一些青壯嗎?”章鉞邊走邊問,過了關城幽深的門洞,火線視野驀地一亮,先就瞥見這關城高約數丈,不免想要登城巡查,便往牆下的甬道走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