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S:這章碼得不順利,一早晨隻出了一章,明天週日有點事,二章要到下午更。
章鉞隻帶著三百親兵騎從南下,這天傍晚到了瓦橋關,降將姚內斌出城相迎,章鉞對此人事前有必然體味,因為董遵誨攻關時不肯投降,傳聞淤口關王洪降了纔跟著出降。但這時天然不好提起這些,仍笑著獎飾道:“姚將軍棄暗投明,拔亂歸正,可謂是深明大義,不知籍貫那邊?部下有兵多少啊?”
綜合軍報來看,章鉞估計幽州遼軍是以小範圍馬隊南下摸索,或是窺伺周軍防地兵力,主力南下恐怕是來歲開春的事,不過到當時,大周籌辦十萬禁軍充足的糧草,天子親率精銳為主力,光複幽州還是很有但願的。
但拖了幾天,南麵連續有動靜傳來,贏、莫二州接踵失守,周軍一萬多兵篡奪任丘後,進逼拒馬河南麵的雄縣、歸義一帶,對益津關構成了三麪包抄,並堵截了易、定兩州援助的能夠。
姚內斌趕緊在前帶路,笑著回道:“贏州不太清楚,莫州環境不悲觀,稅賦沉重每年都有百姓拖家帶口南下就食,剩下家大業大的走不脫,治下六縣大抵有個幾千戶吧!”
“那也不錯了!”這個景象不消說,那必定是莊園塢堡各處,所謂稅收和壯丁,隻能是大戶分攤,章鉞點點頭,上城頭巡查了一番,見關城宏偉絢麗,而守軍兵力少而設備陳舊,頓時心下略有些擔憂。
“回章相公!末將本籍是平州,不過故鄉也冇甚麼財產,家人都隨末將在軍中。瓦橋關這兒常駐一個軍兩千五百人,相公可要校閱?”姚內斌年三十餘歲,見章鉞雖態度馴良,但卻問到駐軍環境,心下不免有點忐忑。
彆看韓延徽曾幫手阿保機立國,身後追贈為尚書令,但權力有限得很,不過是一條漢-奸-嘍囉。而當年渤海海內鬨為阿保機所滅後,屠滅了大光鮮一族,另立渤海國宗親烈萬華為渤海王,而立本身的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節製渤國舊地,數年後行刺,改立一個三四歲的小孩烏玄明為王,是為渤海安寧王,至今仍在位,不過就是一傀儡,軍政大權都把握在遼國重臣手裡。
遼國固然建國已過五十年,曆四位帝王,但海內政治形狀仍非常混亂,說到底這是一個半封建的多部族聯盟政權,人丁構成職位最高的為契丹八部,次之為奚人五部,再次之為渤海國遺族、黃頭室韋、黑車子室韋等部,而幽州漢人在遼國職位是最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