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顔盧蕭劉、薛魏李辛,以及父親陸爽,他們是多麼的榮幸啊,交相辯難、互為知音。天下雅言,數人一夕而定。現在小子煢煢孤單,欲問無人。

大抵就是在到家拆行李的時候,陸詞又看到了開皇初年阿誰夜晚記下的那張紙。父親和先賢們於燭光間把酒高論的身影,恍忽還在麵前,而二十年的時候,轉眼即逝了。

家仆人陸爽,字開通,魏郡臨漳人,少有神童之名,作為藏書家留名後代。隋書和北史中都曾記錄:北周滅齊以後,征召齊的聞名文臣入長安,陸爽與陽休之、袁叔德等十餘人同業,諸人多攜輜重,隻要陸爽行李裡塞了幾千卷書,這在當時的前提下幾近相稱於一個郡縣級的挪動圖書館。

“他們或者已經走入了汗青,或者還引領著期間,隻要我,渾渾噩噩已到了他們當年的年紀,卻一事無成、一事無成……”

百無聊賴,陸詞開端重新研討這張紙。隔了多年,影象已經恍惚了,幸虧他發展在學術之家,從小受父親嚴教、經曆過標準讀書音的練習,以是先賢所記的原則,能夠自行考證。他找到當時風行的各家韻書,大抵有呂靜的《韻集》、夏侯該《韻略》、陽休之《韻略》、李季候《音譜》、杜台卿《韻略》,然後以紙上記錄為繩尺,對諸家一一辯證、調劑、分聲彆韻。

總之這幾小我,聚集了江左衣冠、河朔世族、關中儒者,實魏晉以降三百年亂世之燼餘。他們聚到一處,乘酒興高談闊論,南腔北調,不知不覺就說到了語音上。顏之推蕭該是江南人,自不免要嘲笑北人語雜胡虜,而劉盧李魏當也毫不逞強,以河洛正音自居,嗤南人之音染蠻夷。世人上溯太古,近證方音,分解古今音變、南北分野,慨歎百年間音韻諸家隅於畛域,互有整齊。說著說著,竟一聲一韻的會商其“正音”來。洛陽居天下當中,自是語音最正,而金陵自晉室南渡,河洛世家聚居相襲,去洛音不遠。因而以洛陽、金陵為正,“捃選精切,除削疏緩”,將三百年南北通塞、胡漢竄謬一一辯白清楚。其間,南人顏之推蕭該又占了上風,常常世人爭辯,最後還是要以他二報酬準。

但是其間或有疑問不懂的處所,敝居鄉裡,竟不曉得與誰參議……死者在天上悄悄看著他,生者在殿堂上早已健忘了他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