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....
《周易・雜卦》說“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”這條記錄多少流露了商毀夏鼎、周毀商鼎的資訊。
“至此,這意味著國土同一與無上權力的九鼎,便再無下落......”大師一口氣報告了這很多。說罷,還煞有介事且是非常傷感的歎了一口氣,搞得就跟他與這事兒有多大乾係似的。
王先謙在《漢書補註・郊祀誌》中以為:東周王室在式微的過程中,已有力量庇護本身。而戰國期間各個氣力薄弱的諸侯國,卻虎視眈眈,力求同一中國,取周而代之。是以,意味王權和“天命所歸”的九鼎,天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希世國寶。
秦始皇也不想一想,在雒邑遷鼎的將士如何會將鼎落到遠在數百裡外的泗水中?而秦始皇竟在東巡泰山後折而南至徐州,真的派人在泗水中打撈,成果如同水中撈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