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、班優於馬(一)[第3頁/共4頁]

——這就是挖坑。

我承認《史記》短長(當然,不承認也不可),甚麼“發凡起例”“神明竄改”“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”,該說的我都替你說了,你美意義當複讀機,把我說過的好話再撿起來重說一遍麼?並且你也熟諳到《漢書》不是安排,它和《史記》應當是環肥燕瘦,各有風韻,互有是非,而不是《史記》一騎絕塵。你說對嗎?

何謂“國粹”?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。中華傳統學術不管你如何分科分類,都必定以儒家為主、經學為先。舍儒家、五經而談國粹,就彷彿分開力熱聲光電而談物理、分開元素物質而談化學,絕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!古時候敢這麼離經叛道,否定中庸平和、賢人之教的可冇幾個。更何況這是“國粹”論難,剛纔那些思惟、精力和人文體貼可都屬於違規內容,就算你敢這麼想,你敢這麼說嗎?

說《史記》不好,特彆說它不敷中庸平和、有違賢人之教,放在彆的處所絕對是妥妥的毒點,能被吊打一百八十個姿式不重樣!

——這就是破題。起首說清楚甚麼叫“班馬好壞”,厘清觀點和範圍,讓人明白辯論的是甚麼。

某甲偷拿某乙一百塊錢,某乙發明後籌算當眾揭露。如果某甲提起初說:“不美意義,明天我臨時急用錢,適值你不在,我就不告而取了。”某乙再指責某甲說:“你明天偷了我一百塊錢。”普通大師就會以為某甲真的是急用錢,某乙則大題小做,有扣帽子的懷疑。

如何到了您這兒反倒變成了背麵課本?

但江水源底子不給觀眾鼓掌的機遇,畢竟鼓掌也是要占時候的,他的時候可不能華侈:“但我們以為班優於馬,啟事在於司馬遷獵奇而班固雅平,故《史記》蕪雜而《漢書》純粹。詳細而言,《史記》另有戰國縱橫家風俗,多奇譎縱橫、機謀之術,近似先秦諸子,為野史與雜記、辭賦的雜糅;而《漢書》則不激不厲,純然史家筆法,範曄獎飾說‘若固之序事,不激詭,不抑亢,贍而不穢,詳而有體,使讀之者亹亹而不厭’。此其一。

江水源恰是捏準了這一點,纔敢大張旗鼓亮明觀點:有本領你們就批駁嚐嚐,如果能不違規,算你們今早上刷牙刷得潔淨!

再比如說數據庫的事兒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