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柯此時已經騎行路過了第2個計時點,即在第一圈中騎了2千米。
高山路段多用前刹,鄙人坡時則多用後刹,用兩根手指勾住刹車把手是為了製止用力過猛、導致鎖死車輪。比賽級自行車的刹車體係常常非常活絡,千萬彆用太大力量去操縱刹車。
俗話說山上輕易下山難,這句話在山地自行車賽中一樣合用。
山地賽道的解纜區在東邊,車手們解纜後沿西北方向上山,騎行一圈5.05千米便會返回到解纜區,進入第2圈,率先騎行完成7圈者為冠軍。
杜柯也朝王楨做了個振臂行動,鼓勵隊友儘力向前,然後持續加快,再爆三人,一鼓作氣衝完了這段陡坡。
噔,噔,噔,噔。
各國鍛練們都在解纜區張望,中國自行車隊的鍛練朱指導隔著三十多米遠就瞥見了杜柯。
杜柯追著前麵的車手,追著追著,他瞥見那幾個車手紛繁下車,看來遭受高難度停滯點了。
“都彆廢話了,2040號已經甩開我們很遠了,快追啊!”
但見一名銀衫2040號車手,他的解纜位置靠後,但是上山以後,他如同擺脫了束縛的野山羊,在山地間連騎帶跳、左穿右插,技藝非常矯捷敏捷。
下坡路段是一個彆力規複期,杜柯安穩通過下坡,此時已顛末端第4個計時點,另有最後一千米就將完成第一圈。
杜柯就這麼從高到低強行硬衝台階,一向衝到台階底部的高山處,然後加快騎行,漸行漸遠。
“但他也很有勇氣,直接強下落差。”
有幾個UCI的事情職員架著儀器站在計時點處,記錄路過車手的分段時候。
有上坡天然會有下坡,長久的陡峭路段以後就是下坡路段。
這時朱指導發明杜柯衝本身做了個手勢,貳心領神會,當即對著杜柯做出“5”的手勢。
杜柯也不敢直接躍過台階,因而他采納站騎姿式,伸直身軀、曲折四肢,駕車硬懟台階,直接衝了下去。
杜柯從水壺架上取下水壺,喝兩口水彌補水分,便持續加快靠近解纜區。
中國自行車隊鍛練組給杜柯的建議是:第一次插手正式比賽,以完成全程為首要目標,安然第一,不必決計尋求極速。車壞了,胎爆了,你技術再好冇用啊。
“大神!”一名中國車手用中文喊了聲,他是杜柯的隊友王楨。
朱指導的意義是:你前麵另有5人,你現在排在第6位。
朱指導又驚又喜:“杜柯排在最後解纜,卻這麼早就返來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