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[第2頁/共4頁]

韓純彥不懂天文,但是感覺這類證史的體例可謂絕妙:“實在是太不輕易了……等等,我大宋天文一貫為遼國所薄,現在已然高深到這類程度了?”

“但是這個結論先人提出了質疑,皇甫謐覺得考之究竟,學者失之。”

“但是證明其為真,用的是另一個彆例,和《編年》中的一句話——‘懿王元年,天再旦於鄭。’”

“以是按照古籍記錄和究竟相證,殷墟之前的商都,當在南毫,而北毫實在是一個叫湯的西戎之國。”

“他按照《秦寧公本紀》的記錄,‘二年伐湯,三年與亳戰,亳王奔戎,遂滅湯。’的說法提出另一個假定:在周桓王期間,自有亳王號湯,厥後為秦所滅,是西戎當中的一個小國。”

敵不過韓嘉彥的目光,韓純彥輕咳了一聲:“少保,我家幼弟,資質如何?”

韓純彥大喜:“如此舍弟便托於少保,如果有不善之處,打也打得,罵也罵得!”

“到了晉惠帝期間,秘書丞衛恒受命考正竹簡,以定眾議。但是八王奪位,永嘉亂髮,衛恒被殛斃。”

對於聰明穎慧的孩子,蘇油又忍不住想要提點幾句:“喜好學習是功德,長於思慮更是功德,但是思慮不是胡思亂想,而是有一套體例體例。”

“永嘉之亂,導致竹書編年的竹簡亡佚,而初釋本、考副本幸得傳世。然厥後曆經安史之亂、五代之亂,文華凋殘殆儘,《編年》傳抄本散逸,連初釋本、考副本亦漸無存。”

“但是到底是五遷無定處,還是前後幾個都城,統統這些,也需求留待當代的學者們去持續考據。”

“其友佐著作郎束皙續成其事,遂有考副本竹書編年,又稱‘衛束本’。”

“蓋魏國之史乘,大略與《春秋》呼應。”

“而之前司馬學士和二劉的訂正汗青上懿王元年阿誰年份裡,司天監和皇家理工推算出,當年太陽曆四月二十一日淩晨五時四十八分,的確在鄭地產生過一次日全食。”

蘇油說道:“多方搜求,現在尋得‘荀和本’七篇,‘衛束本’十篇,以二者重合的部分呼應證,內容大抵不異。”

“而我們的學養,也在這一步步的進步當中,獲得豐富,夯實和滋養。”

“按照《竹書編年》中記錄,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,河甲自囂遷於相,祖乙居庇,南庚自庇遷於奄,盤庚自奄遷於北蒙,曰殷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