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莫在兩三年前,我曾經說過,今後再也不寫蜀山同人。不是寫膩歪了,是感覺蜀山同人出了這麼多,已經把能寫的都寫儘了,冇體例寫的比前麵的寫得更好了。
本書明天上架,淩晨的更新挪到中午十二點今後,半夜一次發完,如果不出不測,早晨再持續加更。
本書的配角,就是人行魔道,始終儲存人道,冇有跌完工牲口。
從平時的行事氣勢來講,魔頭們也都個個不當人子,扒拉來扒拉去,很難挑出一個有人樣的,兩個挑一個拉出去先崩後問,根基冇有冤假錯案,很多都夠槍斃兩小時的。
說到詳細寫法,我是看傳統的冊本太多,寫法上太方向傳統。
寫這書到現在,最讓我有“感”的就是大師的支撐,包含我的編輯和看書的你們,一邊在背景支撐,一邊在前台支撐,用每一次保舉,每一個保藏,每一次推票,每一點點擊,每一次打賞,共同支撐這本書茁壯生長。
從這個角度來講,寫仙,寫佛,寫魔,實在寫的還是人,都還是走在三條路上的人,真正走到絕頂的,已經不必去寫,也冇體例寫,因為他們不會再有故事了。
我本來的氣勢就是這類,幾近從不,或者很少寫配角的心機竄改,大多處所用伏筆點出來,比如配角對徐完的豪情,從感激到畏敬,再到驚駭和仇恨,我冇有明著寫出來,但實在隻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很輕易明白。
配角是修魔的,但有的時候也能揭示出必然的佛性,而那些修佛的,也常常表示出相稱的魔性。本書原名鑒魔寶錄,跟彆的兩個錄是係列的,目前那兩個隻挖了坑,隻要這個發了出來,因為是在蜀山天下內產生的事,還是叫了現在這個名字。
我預定的籌算遵循紅樓夢那種套路寫,魔做佛時佛亦魔,佛做魔時魔還佛。
魔門線路是我本來一向很鄙夷的,因為蜀山裡的魔頭們用姬無命的話說就是“修魔的我見得的多了,就是名聲大,法力也就那麼回事”,一個個吹得非常牛比,實際上都是給峨眉小輩們刷經曆的韭菜。
傍門線路比較籠統,有搞極地大亂鬥的,有搞門派運營種田的,有連合大師搞峨眉的……歸納起來首要還是兩種,一種是偏正的,一種是偏邪的。
感謝大師!
從冇寫過上架感言,不曉得該說些甚麼好。我感覺這裡的“感”應當有兩個意義,一個是感激,一個是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