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年,魯莊公與曹沬會齊桓公於柯,曹沬劫齊桓公,求魯侵地,已盟而釋桓公。桓公欲背信,管仲諫,卒歸魯侵地。十五年,齊桓公始霸。二十三年,莊公如齊觀社。
十六年,孔子卒。
周公卒後,秋未穫,暴風雷,禾儘偃,大木儘拔。周國大恐。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,王乃得周公所自發得功代武王之說。二公及王乃問史百執事,史百執事曰:“信有,昔周公命我勿敢言。”成王執書以泣,曰:“自此後其無繆卜乎!昔周公勤奮王家,惟予幼人弗及知。明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,惟朕小子其迎,我國度禮亦宜之。”王出郊,天乃雨,反風,禾儘起。二公命國人,凡大木所偃,儘起而築之。歲則大孰。於是成王乃命魯得郊祭文王。魯有天子禮樂者,以襃周公之德也。
莊公五年冬,伐衛,內衛惠公。
十六年,會於曹,伐鄭,入厲公。
九年,與晉伐鄭。晉悼公冠襄公於衛,季武子從,相施禮。
二十七年,孝公卒,子弗湟立,是為惠公。
太史公曰:餘聞孔子稱曰“甚矣魯道之衰也!洙泗之間齗齗如也”。觀慶父及叔牙閔公之際,何其亂也?隱桓之事;襄仲殺適立庶;三家北麵為臣,親攻昭公,昭公以奔。至其揖讓之禮則從矣,而行事何其戾也?
周公歸,恐成王壯,治有所淫佚,乃作多士,作毋逸。毋逸稱:“為人父母,為業至悠長,子孫驕奢忘之,以亡其家,為人子可不慎乎!故昔在殷王中宗,嚴恭畏敬天命,自度治民,震懼不敢荒寧,故中宗饗國七十五年。其在高宗,久勞於外,為與小人,作其即位,乃有亮闇,三年不言,言乃讙,不敢荒寧,密靖殷國,至於小大無怨,故高宗饗國五十五年。其在祖甲,不義惟王,久為小人於外,知小人之依,能保施小民,不侮鰥寡,故祖甲饗國三十三年。”多士稱曰:“自湯至於帝乙,無不率祀明德,帝無不配天者。在此後嗣王紂,誕淫厥佚,不顧天及民之從也。其民皆可誅。”“文王日中昃不暇食,饗國五十年。”作此以誡成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