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趙塞常山以廣河內,弱楚權,明漢王之信於天下。作張耳陳餘傳記第二十九。
天下患衡秦毋饜,而蘇子能存諸侯,約從以抑貪彊。作蘇秦傳記第九。
好客喜士,士歸於薛,為齊扞楚魏。作孟嘗君傳記第十五。
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,與道同符,內能夠治身,外能夠應變,君子比德焉。作孫子吳起傳記第五。
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,受易於楊何,習道論於黃子。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,湣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,乃論六家之要指曰:
能以繁華下貧賤,賢達詘於不肖,唯信陵君為能行之。作魏公子傳記第十七。
直曲塞,廣河南,破祁連,通西國,靡北胡。作衛將軍驃騎傳記第五十一。
維建遇讒,爰及子奢,尚既匡父,伍員奔吳。作伍子胥傳記第六。
六國既從親,而張儀能明其說,複散解諸侯。作張儀傳記第十。
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,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五年而當太初元年,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,天曆始改,建於明堂,諸神受紀。
夫儒者以六蓺為法。六蓺經傳以千萬數,累世不能通其學,當年不能究其禮,故曰“博而寡要,勞而少功”。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,序佳耦長幼之彆,雖百家弗能易也。
墨者亦尚堯舜道,言其德行曰:“堂高三尺,土階三等,茅茨不翦,采椽不刮。食土簋,啜土刑,糲粱之食,藜霍之羹。夏季葛衣,夏季鹿裘。”其送命,桐棺三寸,舉音不儘其哀。教喪禮,必以此為萬民之率。使天下法若此,則尊卑無彆也。夫世異時移,奇蹟不必同,故曰“儉而難遵”。要曰彊本節用,則人給家足之道也。此墨子之所長,雖百家弗能廢也。
樂者,以是移風易俗也。自雅頌聲興,則已好鄭衛之音,鄭衛之音所向來久矣。情麵之所感,遠俗則懷。比樂書以述來古,作樂書第二。
壺遂曰:“孔子之時,上無明君,下不得任用,故作春秋,垂空文以斷禮義,當一王之法。今夫子上遇明天子,下得守職,萬事既具,鹹各序其宜,夫子所論,欲以何明?”
不流世俗,不爭埶利,高低無所呆滯,人莫之害,以道之用。風格趣傳記第六十六。
太史公曰:餘述曆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,百三十篇。
諸侯畔項王,唯齊連子羽城陽,漢得以間遂入彭城。作田儋傳記第三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