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貞從五年前開端插手這個活動,頭一年的時候也曾想上去嚐嚐,但在聽了登台諸荀的講經、相互辯難後,當即就撤銷了這個主張。就不說長輩,也不說族中平輩、長輩中的傑出者,如荀悅、荀祈、荀彧兄弟、荀攸等人,隻戰役輩中那些名聲不顯的族兄族弟們比擬,他也差得太遠了。以是,積年來,他向來都是在院中旁聽的份兒。本年也不例外。
墳地占地頗廣,在墳場最前有一個祠堂。
早有人提早來到,已把祠堂重新打掃一遍。
奴婢、來賓們點亮了燭火,把院中映照得如同白天。
諸荀貧富不一,充足一點的乘坐輜車,淺顯一點的乘坐軺車,貧苦無車的則或者步行,或者與彆人拚車,也有比較名流風采的,如荀衢、荀攸如許的,則是乘坐牛車,亦有如荀貞如許幼年威武、不耐乘車的則是騎馬而行。
敬完酒,長輩們豐年紀大的,或者身材不適、不能多留的便能夠先回家去了。年紀太小的,也都能夠跟著歸去。剩下的,便多為四十以下,二十以上的丁壯族人。荀氏乃儒家王謝,酒菜上也都保持著該有的禮節,族宴的氛圍暖和而歡愉。
荀氏乃潁陰望族,在城中名譽極高,路人的行人都主動給他們讓道。“荀貞”雖是從後代穿越來的,但身為此中的一員,此時感受著行人敬佩、崇拜的目光,卻也感覺“與有榮焉”。
這敬酒的挨次是“幼年者為先”,從小者開端。
荀衢家不算高陽裡諸荀最富的,但職位尊崇,僅次荀緄,並且家中的處所也夠大,充足全族人同飲同食。遵循風俗,族宴是男女長幼都要插手的,隻姓荀的就百餘人,加上他們的祖母、母親、老婆、兒媳,乃至孫媳,隻要能來的都來了,二百多人堆積一院,滿合座堂。
各家都帶來了自釀的冬酒,——這“冬酒”是在十月上辛日時釀造的,專為正旦祭祖、飲宴所用。尊者居上席,幼者坐下首。落座、上菜後,諸荀順次向家長敬奉椒柏酒。椒、柏皆是“仙藥”,傳壓服之能令人耐老。
搶先一個步行的老者,恰是荀緄,後邊幾小我或者趕車、或者牽馬,則是他的兒子們,荀彧鮮明在列。——遵循民風禮節,為表示謙虛,凡收支裡門之時都不能乘車,以是荀緄是步行出來的。在現居高陽裡的諸荀當中,他的名聲最大、輩分最高,等於是族長,他這一出來,世人便能夠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