鬆曰:“益州險塞,沃野千裡,民殷國富;智慧之士,久慕大將軍之德。若起漢中之眾,長驅南下,蠶食蜀地。”
文昭略微展開視之,發明上麵全都寫著地理路程,遠近闊狹,山川險要,府庫賦稅,一一俱載明白。
三日過後,張鬆辭去,文昭於十裡長亭設席送行。
張鬆小聲說道:“明公可速圖之,鬆有親信契友二人:法正、孟達。如明公意取益州,此二人必能互助。”
言罷,徐晃參軍士手中接過酒食,雙手捧至張鬆麵前。
卻說張鬆帶領著一隊人馬,拿著劉璋給的通關文書,往南鄭行去。
文昭又問:“蜀中人物如何?”
張鬆以言挑之曰:“今大將軍獲得漢中,是否成心篡奪西川之地?”
他看到關中兵雄渾威武,甲冑精美,將領英勇,心中更喜,悄悄想到:“有如此主公,有此將領、士卒,何愁大事不成?”
文昭曰:“二公休言,吾有何德,敢多望乎?想當初,吾不過一農家後輩,身份寒微。固然有幸得橋公獎飾,卻也毫知名聲。”
“如此一來,明公定會名看重史,功莫大焉啊。”
那將倉猝上馬,答曰:“徐晃在此等待多時!”
鬆暗自考慮:“人言陳文昭求賢若渴,選賢舉能,本日一見果然如此。”
說罷道彆,文昭再次緊握張鬆之手,與他揮淚而彆,而後命徐晃等護送數十裡方回。
“即使關東諸侯相互結合,大將軍亦可仰仗四州之地而抗之。再效仿強秦掃六合之事,則霸業可成,漢室可興矣。”
鬆曰:“不然,明公奉天子以征四方,聲望震於四海。休道占有州郡,便代正統而居帝位,亦非分外。”
鬆曰:“然也,不知將軍乃是何人?”
一將於馬前見禮曰:“奉主公將令,為張彆駕拂塵洗塵,令甘某灑掃驛庭,以待歇宿。”
“大將軍現在看似光鮮,卻也過分鋒芒畢露。如果關東諸侯因為顧忌大將軍氣力,效仿戰國期間合縱之事,卻該如何?”
念及於此,張鬆遂將文昭拉到一個偏僻之所,道:“鬆亦朝思暮想,恨不能侍送大將軍擺佈。”
徐晃曰:“恰是鄙人,某奉主公之命,為大夫遠涉路途,鞍馬奔走,特命晃聊奉酒食。”
感慨結束,文昭隻與張鬆說閒話,並不提起西川之事。
“大將軍權勢固然強大,然東北有袁紹,常懷虎踞;青、徐兩州有曹操,每欲蠶食。至於劉表、孫策,亦非常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