鬆答曰:“如當代間動亂不安,諸侯割地而起,天下州郡當有德之人居之。”

鬆暗自考慮:“人言陳文昭求賢若渴,選賢舉能,本日一見果然如此。”

鬆曰:“鬆遇明主,不得不縱情相告,豈敢望報乎?”

“及至厥後為寺人讒諂,這才被迫投奔黃巾,行那舉起造反大逆不道之事,心中經常懊悔。後蒙天子不棄,允我歸順朝廷。”

張鬆答道:“蜀地路有錦江之險,地連劍閣之雄;回還二百八程,縱橫三萬餘裡;雞鳴犬吠相聞,販子閭裡不竭;田肥地茂,歲無水旱之憂;國富民豐,時有管絃之樂。”

宴席當中,陳旭問道:“蜀中風土何如?”

“鬆此一行,專欲納款於明公;望明公先取益州為糧倉,以涼、並二州為馬場。然後東出關中,剿除諸侯,收取中原,改正天朝。”

“如此一來,明公定會名看重史,功莫大焉啊。”

文昭舉酒說道:“蒙張彆駕不棄,留敘三日;本日相彆,不知何時再得聽教。”言罷,潸然淚下。

張鬆暗自考慮:“大將軍如此寬仁愛士,吾安可舍之?不如說之,令取西川。”

“蜀中所產之物,阜如山積,天下莫可及也!”

文昭惶恐曰:“某安敢當此?劉益州乃帝室宗親,恩澤布蜀中久矣。彆人豈可得而擺盪乎?”

文昭曰:“二公休言,吾有何德,敢多望乎?想當初,吾不過一農家後輩,身份寒微。固然有幸得橋公獎飾,卻也毫知名聲。”

李儒倒是說道:“吾主乃當朝大將軍,奉天子以討不臣,忠於漢室,占有大義名分。其他皆漢之蟊賊,卻都恃強侵犯地土,惟智者不平焉。”

文昭再次問曰:“方今劉季玉部下,如公者另有幾人?”

感慨結束,文昭隻與張鬆說閒話,並不提起西川之事。

“即使關東諸侯相互結合,大將軍亦可仰仗四州之地而抗之。再效仿強秦掃六合之事,則霸業可成,漢室可興矣。”

“大將軍權勢固然強大,然東北有袁紹,常懷虎踞;青、徐兩州有曹操,每欲蠶食。至於劉表、孫策,亦非常人。”

鬆曰:“然也,不知將軍乃是何人?”

張鬆遂與徐晃飲了數杯上馬同業,世人來到南鄭鴻溝,正值傍晚時分到達館驛。張鬆俄然見驛門外百餘人侍立,伐鼓相接。

文昭當即歎曰:“蜀地富庶廣漠,人才濟濟,真乃天府之國也。”

一將於馬前見禮曰:“奉主公將令,為張彆駕拂塵洗塵,令甘某灑掃驛庭,以待歇宿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