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夫樂殺人者,則不成得誌於天下矣。
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澹兮其若海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繩繩兮不成名,複歸於無物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七章
沌沌兮,如嬰兒之未孩﹔
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﹔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
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。
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
不自見,故明﹔
故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整天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章
孰為此者。
曠兮其若穀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六章
是以賢人有為,故無敗﹔
儽儽兮,若無所歸。
道衝,而用之或不盈。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
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。
敦兮其若樸﹔
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
強其骨。
不得已而用之,澹泊為上。
故處置於道者,同於道﹔
夫兵者,不祥之器,
吾不知其名,強字之曰道,強為之名曰大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三章
何如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。
淵兮,似萬物之宗﹔湛兮,似或存。
高低相盈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
寂兮寥兮,獨立而不改,
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九章
善數不消籌策﹔善閉無關楗而不成開,
執古之道,以禦今之有。
不自是,故彰﹔
猶兮若畏四鄰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八章
不見可欲,使民氣穩定。
天長地久。
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複歸於無極。
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
我獨泊兮,其未兆﹔
有物混成,先六合生。
絕仁棄義,民複孝慈﹔
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三章
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
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
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。
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形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五章
豫兮若冬涉川﹔
使夫智者不敢為也。
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鑿戶牖覺得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
揣而銳之,不生長保。
為天下穀,常德乃足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善之與惡,相去如何。
埏埴覺得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