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兮,其未央哉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沌沌兮,如嬰兒之未孩﹔
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。
窈兮冥兮,此中有精﹔其精甚真,此中有信。
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形。
孰能安以動之徐生。
夫唯不成識,故強為之容:
不自是,故彰﹔
不知常,妄作凶。
不見可欲,使民氣穩定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天然。
自伐者無功﹔自矜者不長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章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章
弱其誌,
俗人昭昭,我獨昏昏。
虛其心,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七章
覆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四章
使夫智者不敢為也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知名六合之始﹔馳名萬物之母。
故處置於道者,同於道﹔
處世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
行不言之教﹔萬物作而弗始,
德者,同於德﹔失者,同於失。
知常容,容乃公,
公乃全,全乃天,
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。
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夫物芸芸,各複歸其根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六章
故能成其私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善之與惡,相去如何。
愛國治民,能有為乎。
太上,不知有之﹔
澹兮其若海﹔
渙兮若冰之將釋﹔
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