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虛極,守靜篤。
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。
不貴可貴之貨,使民不為盜﹔
大道廢,有仁義﹔聰明出,有大偽﹔
淵兮,似萬物之宗﹔湛兮,似或存。
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世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一章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
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。
孰能安以動之徐生。
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鑿戶牖覺得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
孰能濁以靜之徐清。
玄牝之門,是謂六合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善之與惡,相去如何。
天長地久。
故處置於道者,同於道﹔
吾不知其名,強字之曰道,強為之名曰大。
周行而不殆,可覺得六合母。
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厥後。
覆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
揣而銳之,不生長保。
其次,親而譽之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一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五章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虛其心,
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
故能成其私。
視之不見,名曰夷﹔
繁華而驕,自遺其咎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章
寵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
渙兮若冰之將釋﹔
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。
孰能安以動之徐生。
太上,不知有之﹔
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是非相形,
古之所謂「曲則全」者,豈虛言哉。
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絕仁棄義,民複孝慈﹔
夫物芸芸,各複歸其根。
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。
執古之道,以禦今之有。
明白四達,能無知乎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
誠全而歸之。
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
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
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滌除玄鑒,能無疵乎。
穀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
德者,同於德﹔失者,同於失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自伐者無功﹔自矜者不長。
澹兮其若海﹔
荒兮,其未央哉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九章
其次,侮之。
不知常,妄作凶。
六合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﹔賢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