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原文]

不推許有才德的人,導使老百姓不相互爭奪;不保重可貴的財物,導使老百姓不去盜竊;不顯耀足以引發貪婪的事物,導使民氣不被迷亂。是以,賢人的管理原則是:排空百姓的心機,填飽百姓的肚腹,減弱百姓的合作企圖,加強百姓的筋骨體格,常常使老百姓冇有智巧,冇有*。導致那些有才乾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。賢人遵循“有為”的原則去做,辦事適應天然,那麼,天下就不會不承平了。

[譯文]

六合是無所謂仁慈的,它冇有仁愛,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,任憑萬物自生自滅。賢人也是冇有仁愛的,也一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一視同仁,任憑人們自作自息。六合之間,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?它空虛而不乾枯,越鼓勵風就越多,生生不息。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令人猜疑,更行不通,不如保持虛靜。

◆◇◆第七章

道衝1,而用之有弗盈也2。淵嗬3!似萬物之宗4。銼其兌5,解其紛6,和其光7,同其塵8。湛嗬9!似或存10。吾不知其誰之子,象帝之先11。

大“道”空虛開形,但它的感化又是無窮無儘。深遠啊!它好象萬物的祖宗。消磨它的鋒銳,消弭它的騷動,調和它的光輝,混合於塵垢。隱冇不見啊,又好象實際存在。我不曉得它是誰的後代,彷彿是天帝的先人。

“道”如果能夠用言語來表述,那它就是常“道”(“道”是能夠用言語來表述的,它並非普通的“道”);“名”如果能夠用文辭去定名,那它就是常“名”(“名”也是能夠申明的,它並非淺顯的“名”)。“無”能夠用來表述六合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;而“有”,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定名。是以,要常從“無”中去察看貫穿“道”的奇妙;要常從“有”中去察看體味“道”的端倪。無與有這二者,來源不異而稱呼相異,都能夠稱之為奧妙、深遠。它不是普通的奧妙、通俗,而是奧妙又奧妙、深遠又深遠,是宇宙六合萬物之奇妙的總門(從“馳名”的奇妙達到無形的奇妙,“道”是洞悉統統奇妙竄改的門徑)。

[譯文]

◆◇◆第九章

[譯文]

[原文]

[譯文]

[原文]

[譯文]

◆◇◆第二章

[原文]

◆◇◆第三章

◆◇◆第五章

[原文]

◆◇◆第六章

[原文]

不尚賢1,使民不爭;不貴可貴之貨2,使民不為盜3;不見可欲4,使民穩定。是以賢人之治也,虛其心5,實其腹,弱其誌6,強其骨,恒使民無知、無慾也。使夫知不敢7、弗為罷了8,則無不治矣9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