緊接著,青州六萬官兵清除要地流寇以後楷書南下,嚇得兼併琅琊國北部黔陬城和膠山地區的統統黃巾殘部緩慢西逃,躥入莽莽沂蒙山中,使得正在練習青壯、籌辦偷襲膠山賊寇報仇雪恥的劉存和王杞悔怨不已,但是狼牙王國北部地區是以得以規複次序。
程秉立即體味過來,哈哈一笑猛擊一掌:“子鑒,若你真去做了,愚兄願辭去官職,進入書院替你打雜。”
劉存點點頭:“大哥,如果小弟當上夏河縣令,大哥來當縣尉如何樣?”
ps:奉求大師保藏一下吧,也讓作者多一點信心,拜謝!
車廂外騎馬隨行的王杞和眾侍從深受傳染,一個個目視火線,彷彿墮入無儘的追思當中。
顛末數月的扶植,劉存麾下的珠山村範圍擴大了五倍,一排排紅磚草頂的新民居拔地而起,從劉存的院子四週一向延長到南麵四裡外的村莊和作坊區。
**********
轟轟烈烈持續了大半年的黃巾之亂至此宣佈停歇,但仍稀有十萬被打散的黃巾武裝潰入各州各郡的高山大澤,為了充饑為了報仇,更加了活下去,分部各地的數十萬黃巾殘部變成了占山為王燒殺劫掠的悍匪,大半個大漢王朝墮入了更加混亂的危局當中。
為了更好地合作,劉存派人把冶煉工坊的兩名匠師告急叫來,同一更切確的度量衡、東西型號、船釘規格、材質和質量要求等等,並構成筆墨標準,各部賣力人一一在上麵簽訂名字並按上指模。
十月,黃巾軍次帥張梁及八萬餘殘部在雙倍官兵的追剿下分崩離析,張角則被破棺戮屍,運首級回京師。
劉存挺直腰板娓娓道來:“門生傳聞,自黃巾之亂以來,諸多有識之士紛繁去官歸隱,固然朝庭已消弭黨禁,各地奉朝廷諭令,開釋因言開罪的儒林名流,但政體失衡,吏治暗淡,乃至天下士子憂心如焚,進而悲觀絕望,甘願抱憾而去,老死荒漠,也不肯尊奉朝廷征辟,深恐屈辱清名,如此一來,我大漢近四百年燦爛之文明,諸子百家之文籍,恐怕要落空傳承啊!因而門生便想,如果在我夏河城東南琅琊台下的碧湖之畔,建一座書院,便於有識之士會聚交換,心無旁騖用心學問,或許能對我大漢民族之文明傳承有所助益。大人,不知門生的設法是否可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