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上午,劉存和王杞帶上六名武技最好的門徒趕赴夏河城,策馬走在四丈寬的新修大道上,僅用一個半時候就跑完四十二裡路程,於中午時分見到籌辦離任的代理縣令程秉。
車廂外騎馬隨行的王杞和眾侍從深受傳染,一個個目視火線,彷彿墮入無儘的追思當中。
王杞又問:“一艘船造價多少?”
進入十一月,本該下雪的老天仍然晴空萬裡,預示著大漢王朝持續三年的乾旱還將持續下去,伴隨而來的恐怕又是遮天蔽日的蝗蟲。
采取流民的钜額支出耗儘了劉存的最後一個銅板,還讓劉存欠下糜氏家屬五萬斛米糧的內債,若不是增至十五條木船的船隊在鮑老三的帶領下冒死一拚,藉著北風扯草擬席船帆,將五十萬斤烏黑的海鹽運到東海郡大河入海口的糜家漁港,估計劉存都保不住本身的信譽。
顛末數月的扶植,劉存麾下的珠山村範圍擴大了五倍,一排排紅磚草頂的新民居拔地而起,從劉存的院子四週一向延長到南麵四裡外的村莊和作坊區。
令劉存和王杞傷感的是,昔日的王家寨已經灰飛煙滅,隻剩下兩個青壯和一個七歲的孩子,兩個倖存的青壯被送進珠山村的製陶工坊,王四叔留下的七歲孩子則被劉存支出門下。
北風獵獵,天氣陰沉,再次來到船埠巡查的王杞走到簡易木棚下,細細檢察剛鋪設龍骨的第一艘福船佈局,最後向來到身邊的劉存問道:“這根巨大龍骨幾近十丈,如果二比五的尺寸比例建好,全長該有多少?一船能裝多少?”
“子鑒固然道來,和愚兄在一起還客氣甚麼?”程秉笑道。
“建好後全長為十二丈六尺,寬四丈五尺,底部設八個水密艙和高低兩層貨艙,能裝載三百石貨色,此船為雙桅杆設想,船艏還設一麵斜式軟帆,海員隻需十二人,在不高於五尺波浪之下行船,均勻每個時候能走二十裡以上。這是我們初次營建大船,工匠們尚不熟諳海船佈局和銜接體例,改來改去不竭摸索,以是想快也快不了,能在來歲仲春處下水就不錯,不過有了造第一條船的經曆,下去就快了,船廠已經備下充足的木料,都是儲存兩年以上的最好木料。”
每日天氣大亮,苦苦等待琅琊國君征辟的劉存就給門徒們上課,用完午餐便與王杞騎馬前去海邊船埠,進入造船廠頂用石條青磚和鋼筋混泥土修建的廣大集會室,走到高高掛起的五塊畫有福船設想圖的寬幅縑布前,與大匠師霍堅和十幾名資深工匠一同處理製作過程中碰到的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