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婆子端著豆腐去了廚房,揣摩著甚麼做纔好,張秀才的長女張芸與小兒子張澈從內裡玩返來。
“我曉得。這豆腐就是我妹夫教的李家門生送的。”馬鬆是個買賣人,走南闖北去的處所多了,見多識廣,在吃食上麵天然也是如此,還真的冇見過豆腐,感覺有兩分希奇,風俗性的探聽起代價,“既然是天下獨一無二,代價應當不便宜。”
飯後,作為吃貨的張秀才大聲誇獎道:“李家豆腐獨一無二,名不虛傳,真是甘旨。”
豆腐這麼受歡迎,真是出乎料想。
“你不說,我和你爹都健忘這事了。好。”趙氏現在感受是有女萬事足。
李家的豆腐現在一天已經賣到七百斤,發賣量翻了一倍,賺的銀錢跟著漲了一倍。
一天純利潤近三兩銀子。李快意每天給李山二百個銅錢,給趙氏四百個銅錢。
到了夏季,北方冷的要命,再有錢的人家裡也吃不著新奇菜,豆腐這麼好吃的吃食會有很多有錢人買,到時他把每斤的豆腐代價定高,定能賺到銀錢。
“你爹給我說了好幾次,你做的粉蒸排骨好吃。”趙氏遭到肚子裡胎兒的影響,比之前饞嘴的多,忍不住吞嚥口水,“快意,你如何就能把排骨做的那麼好吃,比肉都好吃呢?”
他帶著三十五斤的豆腐往北方去,沿途茶葉、絲綢、金飾一起送給幾個乾係交好的販子朋友。
張秀才特地提早返來,跟馬鬆相見甚歡,一會兒讓開午餐。
一桌的菜,炒豆腐、豆腐海米湯最快被吃光。
豆腐的買賣比蔥花餅、油酥燒餅,乃至比混糖月餅還要好。這才幾天的工夫,就有燕城的人專門跑來小縣城的集市買豆腐。
李快意跟坐在院子裡曬太陽的趙氏道:“娘,今個一早,我看我們家上麵的水溝邊的水都結冰了。等會兒,我讓二叔拿乾草、破棉被把我們家的水井包一包,彆把水井凍住了。”
張澈看著空空的盤子,“娘,明天我還要吃豆腐。”
“我做的粉蒸排骨用的粉是放了好幾種調料大米粉,可不是普通的粉。”李快意心道:如果粉蒸肉可更好吃。
馬氏最是寵嬖這個小兒子,柔聲道:“一個豆腐罷了,瞧把你喜的。”
對,來回跑個幾十裡路就是為了買豆腐。
“他們四小我,一人送一斤,可不就好幾斤。”張秀才說是這麼說,內心對李家四兄弟好感大增。今後教李家四兄弟也更加用心。這是後話。
“李家常常弄些新奇吃食,每回都給你妹夫送。”馬氏語氣裡透著高傲,固然夫君斷了半截手指不能插手科考,但是書教的好,弟子收很多,束脩費多,名聲還好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