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次日,馬鬆特地讓劉婆子去買了四十斤李家豆腐,五斤留給張秀才一家吃,餘下的帶走去了北方。

豆腐這麼受歡迎,真是出乎料想。

馬鬆點點頭,“那不算貴。”物以稀為貴,豆腐隻要李家賣,如許的代價當然不貴。

劉婆子笑道:“舅老爺來了,正在與夫人說話。”

“我曉得。這豆腐就是我妹夫教的李家門生送的。”馬鬆是個買賣人,走南闖北去的處所多了,見多識廣,在吃食上麵天然也是如此,還真的冇見過豆腐,感覺有兩分希奇,風俗性的探聽起代價,“既然是天下獨一無二,代價應當不便宜。”

馬氏出身商戶之家,比較實際滿足,對現在的餬口還算對勁。

李山趕著驢車返來了,喜滋滋跳下車,從車裡拿出一個大竹籃,“快意,爹買排骨了,你早晨做粉蒸排骨。”前次做的粉蒸排骨好吃的差點把舌頭吞掉。

“我做的粉蒸排骨用的粉是放了好幾種調料大米粉,可不是普通的粉。”李快意心道:如果粉蒸肉可更好吃。

張秀才特地提早返來,跟馬鬆相見甚歡,一會兒讓開午餐。

一天純利潤近三兩銀子。李快意每天給李山二百個銅錢,給趙氏四百個銅錢。

劉婆子做了炒花生米、燉老母雞、燒豬肉、大蔥煎蛋、蒸河鯉、炒茄子、炒豆腐、豆腐海米湯。

張芸想到小娟的娘目光的對勁,莞爾道:“我們剛纔在小娟家,她家買了一塊巴掌大的豆腐,說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李家豆腐,問我家買冇,我還覺得我們家冇買呢。”

張澈踮起腳,看到案板上麵放的豆腐,欣喜道:“豆腐!姐,本來我們也有豆腐。”

“這氣候,豆腐放幾天也不壞,就算凍住了,凍豆腐也能吃,味道也好吃。”

張芸笑道:“三弟人小牙軟,豆腐最合適他吃。”

劉婆子端著豆腐去了廚房,揣摩著甚麼做纔好,張秀才的長女張芸與小兒子張澈從內裡玩返來。

馬氏笑道:“李家對你可真上心,豆腐一斤四個銅錢,送了好幾斤。”

姐弟二人到了大廳見過馬鬆,張澈忍不住衝動的道:“娘,我們家也有豆腐啊。”兩隻小手還比劃著豆腐的大小。

張澈看著空空的盤子,“娘,明天我還要吃豆腐。”

張芸答道:“孃舅,我聽小娟的娘說一斤豆腐四個銅錢。”

他帶著三十五斤的豆腐往北方去,沿途茶葉、絲綢、金飾一起送給幾個乾係交好的販子朋友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