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老夫皺了皺眉,正要說話,兩個兒子嘻嘻哈哈的從內裡返來了,倆人身上都濕漉漉的,手上還拎著兩件濕衣服,他一看就曉得他們是到河裡沐浴,趁便把衣裳也給洗了。

誰家收走稻子的時候不大抵的查抄一下?

“說得這麼輕易,真做起來也不簡樸吧,彆的不說,去了北海縣,今後家裡還能見麵嗎?北海縣在哪兒你們曉得嗎?”

“袁老伯,明天撿了多少了?”

袁老夫更不歡暢了,“本年方老爺家裡請的人多,再乾幾天也乾完了。”

廚房裡的人大抵是聽到,剁菜的聲音更大了一點兒。

“我讓你們去北海縣,也不是立即就要分炊的,”他和緩了語氣道:“你們先去看看,如果能分地,家裡再分炊,如果分不到地,你們就先打長工,過年過節還是回家裡來,該是你們的總還是你們的。”

正在收割的仆人家一邊割稻子,一邊大聲的道:“老三老四他們冇去方老爺家割稻子嗎?”

袁三郎和袁四郎神采很欠都雅,打斷他道:“爹,當初家裡賣我和老四的地是給娘治病的,大哥和二哥也得拿出一份來,不能賣了我們的地就把我們趕出去。”

便有人安撫他,“收完了稻子還要種麥子呢,總能找到活兒乾的。”

“州城還要疇昔吧?傳聞離州城不遠,那醫署的署令是北海縣縣令家的娘子,那必定是偏自家夫君的。”

“以是還是不能抱病啊。”

以是一塊地能剩下來給拾荒人撿的稻穗並未幾。

“我們本身的地都不敷,如何還分給下人?”有人拉了袁老夫做例子,“袁老伯家不就缺地嗎?”

袁老夫感喟一聲,內心便拿定了主張,等兩個兒子曬好了衣服就道:“你們跟我來,我有話跟你們說。”

袁老伯在日掉隊才拖著竹筐回家,他從日出時出門,繁忙了一天,竹筐裡的稻穗也才裝了三分之一。

“聽人說現在北海縣大不一樣了,那邊地多人少,無能的活兒也多,疇昔的話一天就是二十文呢,隨便都能找到活兒。”

“北海縣,那很遠吧?為啥醫署要建在那邊?建在州城我們好歹還能去,北海縣在哪兒?”

袁老夫看了一眼院子裡掛著的衣服,這才發明上麵冇他們的衣服,明顯垂教員的和老二家的又冇有給他們洗衣裳。

“我聽人說,北海縣那邊建了一個甚麼醫署,看病就不要錢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