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有人於此,擅矯行則免國度,利輕重則若衡石,為方圜則若端方,此則工矣巧矣,而不敷法。法也者,眾之所同也,賢不肖之以是其力也。謀出乎不成用,事出乎不成同,此為先王之所舍也。
二曰:知不知,上矣。過者之患,不知而自發得知。物多類但是不然,故亡國戮民無已。夫草有莘有藟,獨食之則殺人,合而食之則益壽。萬堇不殺,漆淖水淖,合兩淖則為蹇,濕之則為乾。金柔錫柔,合兩柔則為剛,燔之則為淖。或濕而乾,或燔而淖,類固不必,可推知也?小方,風雅之類也;小馬,大馬之類也;小智,非大智之類也。
五曰:凡為治必先定分:君臣父子佳耦。君臣父子佳耦六者當位,則下不逾節而上不苟為矣,少不悍辟而長不簡慢矣。金木異任,水火殊事,陰陽分歧,其為民利一也。故異以是安同也,同以是危異也。同異之分,貴賤之彆,長少之義,此先王之所慎,而治亂之紀也。
武王之佐五人,武王之於五人者之事無能也,但是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。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,通乎君道也。通乎君道,則能令智者謀矣,能令勇者怒矣,能令辯者語矣。夫馬者,伯樂相之,造父禦之,賢主乘之,一日千裡。無禦相之勞而有其功,則知所乘矣。
今夫射者儀豪而失牆,畫者儀發而易貌,言審本也。本不審,雖堯舜不能以治。故凡亂也者,必始乎近而後及遠,必始乎本而後及末。治亦然。故百裡奚處乎虞而虞亡,處乎秦而秦霸;向摯處乎商而商滅,處乎周而周王。百裡奚之處乎虞,智非愚也;向摯之處乎商,典非惡也:無其本也。其處於秦也,智非加益也;其處於周也,典非加善也:有其本也。其本也者,定分之謂也。
尹鐸為晉陽,下,有請於趙簡子。簡子曰:“往而夷夫壘。我將往,往而見壘,是見中行寅與範吉射也。”鐸往而增之。簡子上之晉陽,瞥見壘而怒曰:“嘻!鐸也欺我!”於是乃舍於郊,將令人誅鐸也。孫明進諫曰:“以臣私之,鐸可賞也。鐸之言固曰:見樂則淫侈,見憂則諍治,此人之道也。今君見壘念憂患,而況群臣與民乎?夫便國而利於主,雖兼於罪,鐸為之。夫順令以取容者,眾能之,而況鐸歟?君其圖之!”簡子曰:“微子之言,寡人幾過。”於是乃以免難之賞賞尹鐸。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,其次不循理,必數更,雖未至大賢,猶足以蓋亂世矣。簡子當此。世主之患,恥不知而矜自用,好愎過而惡聽諫,乃至於危。恥無大乎危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