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公勝得荊國,不能以其府庫分人。七日,石乞曰:“患至矣,不能分人則焚之,毋令人以害我。”白公又不能。九日,葉公入,乃發太府之貨予眾,出高庫之兵以賦民,因攻之。十有九日而白公死。國非其有也,而欲有之,可謂至貪矣。不能為人,又不能自為,可謂至愚矣。譬白公之嗇,若梟之愛其子也。
韓昭釐侯出弋,靷偏緩。昭釐侯居車上。謂其仆:“靷不偏緩乎?”其仆曰:“然”至,舍昭釐侯射鳥,其右攝其一靷,適之。昭釐侯已射,駕而歸。上車,選間,曰:“鄉者釐偏緩,今適,何也?”其右從後對曰:“今者臣適之。”昭釐侯至,詰車令,各避舍。故擅為妄意之道,雖當,賢主不由也。
先王不能儘知,執一而萬物治。令人不能執一者,物惑之也。故曰:通意之悖,解心之繆,去德之累,通道之塞。貴富顯嚴名利,六者悖意者也。容動色理氣意,六者繆心者也。惡欲喜怒哀樂,六者累德者也。智慧去就棄取,六者塞道者也。此四六者不蕩乎胸中則正。正則靜,靜則腐敗,腐敗則虛,虛則有為而無不為也。
一曰:事多似倒而順,多似順而倒。有知順之為倒、倒之為順者,則可與言化矣。至長反短,至短反長,天之道也。
許由非強也,有所乎通也。有所公例貪汙之利外矣。
魯人有公孫綽者,告人曰:“我能起死人。”人問其故,對曰:“我固能治偏枯,今吾倍所覺得偏枯之藥,則能夠起死人矣。”物固有可覺得小,不成覺得大,可覺得半,不成覺得全者也。
有度
吳起治西河,欲諭其信於民,夜日置表於南門以外,令於邑中曰:“明日有人僨南門以表麵者,仕長大夫。”明日日晏矣,莫有僨表者。民相謂曰:“此必不信。”有一人曰:“試往僨表,不得賞罷了,何傷?”往僨表,來謁吳起。吳起自見而出,仕之長大夫。夜日又複立表,又令於邑中如前。邑人守門爭表,表加植,不得所賞。自是以後,民信吳起之獎懲。獎懲信乎民,何事而不成,豈獨兵乎?
五曰:凡為治必先定分:君臣父子佳耦。君臣父子佳耦六者當位,則下不逾節而上不苟為矣,少不悍辟而長不簡慢矣。金木異任,水火殊事,陰陽分歧,其為民利一也。故異以是安同也,同以是危異也。同異之分,貴賤之彆,長少之義,此先王之所慎,而治亂之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