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明一下,直隸的綠營,尚未由軒軍整編。關卓凡本來的打算,各省當中,直隸綠營的整編,要放到最後一個。
這個大簍子是清算鹽務捅出來的,清算鹽務又是朝廷既定的章程,如此一來,必定就不好重處劉長佑了。
直隸總督衙門一早就封了印,這下子手忙腳亂,劉長佑告急視事,飛檄集結各鎮綠營阻截。但事出倉促,各鎮混頭脹腦,兵不知將,將不知兵,一敗於滄州,再敗於霸州,眼睜睜看著亂民長驅而北,過了保定,直撲近畿的固安。
兩宮皇太後感覺難堪的事兒,於關卓凡來講,倒是求之不得的天賜良機。
前文說過,英翰給關卓凡電報,說他清算安徽鹽務,致招李世忠之忌恨——這是英翰吹牛;但張六之亂,卻實實在在,是因劉長佑清算長蘆鹽法而起。
其二,也是更首要的:關卓凡要劉長佑給一小我騰騰位子。
慈安又驚詫了:“那是為甚麼呢?”
“恰是!可得好好兒的說他兩句,叫他先辦了直隸綠營的改編!不然,再出點兒甚麼幺蛾子,覺都睡不好!”
慈安想了一想,說道:“你說得對。不過,綠營也有打得好的,山東的綠營就不錯啊——我記得,阿誰甚麼……黃甚麼山‘教案’,不就是山東綠營自個兒打的嗎?”
劉長佑實心任事,廉潔自守,和關卓凡小我的乾係也不錯。不過,他偏於保守,對洋務的興趣非常有限。關卓凡推行洋務的思路,已經過獨重本地、躲避都城,變成“改換腦筋”了。直隸乃天子腳下,“改換腦筋”可否勝利,直隸總督的共同是很關頭的,這個意義上,劉長佑不是直隸總督的最好人選。
鹽是國計民生之關鍵,鹽務之流弊。曷勝言哉?劉長佑是個實心任事的,以為大亂已平。應當動手清算鹽法了。他自認謹慎謹慎,冇有操之過切,如何想的到,捅出了這麼個天大的簍子?
慈禧倒是神采安靜,說道:“這叫‘轟隆手腕,菩薩心腸’!這一次死的人多點兒,今後就不消死人了——通前徹後算起來,還是少死了人的。”
這個年,冇人能過得好了,包含紫禁城內的兩宮皇太後。
收到逆就擒、餘賊儘數軫滅的報捷摺子,兩個女人終究大大鬆了口氣。
“是。不過,你的話也彆太重了。”
慈禧卻皺起了眉頭:“這模樣可不可啊!”
誰呢?曾國藩。
此其一。
“從速”,當然是要“從速改編直隸的綠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