稍後又商定,戶破三萬,口破三十萬,三食君俸,秩升一等。
以備不虞。亦是薊國高低,行事之風。
比西京宮殿,薊長安宮範圍減少,然繁華卻盛。今漢以來,羌人屢寇三輔。再加涼州動亂,絲路三通三絕。長安不複前漢盛貌。薊長安,扼薊國西境。遊商入五阮關(蒲陰陘),可經北易水,直入城中港市。而後順下千裡薊國渠,通行大漢水路。財產會聚之地,必有異客番商,帆海梯山,不遠萬裡而來。
前漢時,在“大夫”中,職位最為尊顯,晚期多為貴戚重臣加官。無員限。今漢漸成閒散之職,雖仍掌參謀應對,但多用以拜假賵贈之使,及監護諸國嗣喪事等。
“此城,比長安如何?”李真多問張薑子。
薊國,長安縣,行宮。
至此,薊國“加官製”,趨勢美滿。
能如二女仙。先入薊王宮,再遷長安行宮者,鳳毛麟角。
諫議大夫、太中大夫、光祿大夫,分隸二國相,非少府屬官。中散大夫,終官養老,則隸門下署。
或有人言,光祿大夫乃九卿之光祿勳屬官。薊國未置九卿,如何加光祿大夫。正現在漢省都護,置將兵長史,統領西域。且省主官,亦符“家國同構,列候次減”之舊例。
長安宮人漸多,女官宮人齊備。薊製宮儀,無需宋朱紫親授。話說,行宮日積月累,美人如雲。卻少有遷入薊王宮者。稍後,易縣甘泉宮、臨渝碣石宮、北海冬宮、西域夏宮中女官,多由長安宮女充填,傳授漢宮儀。循此例,待諸王子長成,裂土封王,宮人亦可足備。畢竟,薊王子嗣浩繁。後代皆為縣主,當有三百宮。
“眾皆覺得,玄帝子,當是嫡宗子(劉)封無疑。”李真多言道。
故諸郡重置縣,雖相沿前漢舊名,然地望已大有分歧。
換言之,薊國光祿大夫,亦是加官,並無實權。甄逸,仍主長安治政。然薊王專開朝議時,可入比二千石列。循例,加光祿大夫銜,乃九卿以後補。於薊國而言,為郡守備選。今東境又開數郡,郡守人選,皆出千石城令,受封光祿大夫者,優先。
長樂宮,鴻台。
彆的。光祿大夫,可“舉樸素、渾厚、遜讓、有行”,“此四科人以擢用之”。凡“光祿四行”,薊王又令二國相,“每歲依科考校,定其第高低,用知其人賢否也”。
長安縣,乃仿前漢長安城督造。內置長樂、未央、明光、桂宮等宮。範圍雖不成與前漢帝都,相提並論。然經累次增修擴建,早已今非昔比。如薊國雄城,反正七裡,表裡三郭,高出北易水。七七四十九衢。大衍缺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