並縣為國時,薊王有言在先。編戶過萬,口過十萬,可升為令;戶破二萬,口破二十萬,可食雙俸。

效仿長安。“市有九,各方二百六十六步。六市在道西,三市在道東。凡四裡為一市。致九州之人在突門。夾橫橋大道,市樓皆重屋”。另有西域五十五國邸,長安門學等,異景修建。有民三萬戶,二十餘萬眾。乃薊西商都,與樓桑並著於世。

“眾皆覺得,玄帝子,當是嫡宗子(劉)封無疑。”李真多言道。

長樂宮,鴻台。

終歸有利不起早。

前漢時,在“大夫”中,職位最為尊顯,晚期多為貴戚重臣加官。無員限。今漢漸成閒散之職,雖仍掌參謀應對,但多用以拜假賵贈之使,及監護諸國嗣喪事等。

“軌製不如,繁華尤勝。”張薑子乃武威祖厲人,常來往長安。所言非虛。

“五帝之子,皆種出薊王乎?”張薑子自北上薊國,同道中人皆出此論。

比西京宮殿,薊長安宮範圍減少,然繁華卻盛。今漢以來,羌人屢寇三輔。再加涼州動亂,絲路三通三絕。長安不複前漢盛貌。薊長安,扼薊國西境。遊商入五阮關(蒲陰陘),可經北易水,直入城中港市。而後順下千裡薊國渠,通行大漢水路。財產會聚之地,必有異客番商,帆海梯山,不遠萬裡而來。

以此類推。遼西、遼東、玄菟等郡,皆擴至外長城沿線,前漢郡界悉數光複。更加重開半島真番郡、臨屯,並蒼海郡。幽州雖併入薊國諸縣,然此消彼長,仍遠勝先前。

至此,薊國“加官製”,趨勢美滿。

薊國,長安縣,行宮。

張薑子、李真多,正苦習漢宮儀。

“北有薊,莫縱韁”。幽州邊郡皆因此受益。以外線長城為界,前漢舊縣,紛繁重置。

加官,非隻要郡縣長史。不敷二百石之佐使少吏,克己營私,勞苦有功,可加“諫議大夫”,秩六百石。“掌規諫諷諭。凡朝政闕失,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,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,皆得諫正”。另有“太中大夫”,秩比千石。“中散大夫”,秩六百石,多養老疾,無職事,唯詔令所使。

“遠至鮮卑利亞。”張薑子忽生慨歎。

反正一裡之宮城,便是長安行宮地點。

“此城,比長安如何?”李真多問張薑子。

高車十二歸義侯國,服從於使高車中郎將(治白檀),附屬輔漢大幕府。白海之濱,另有高車王庭。新任高車歸義王,乃薊王元舅,副伏羅妃長兄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