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荀彧無言。曹操求問:“文若,覺得如何?”
曹操亦問:“文若,果有定國之策乎?”
程昱已覺悟:“呂布為人,袁術豈能不知。故遺二十萬斛米,亦是虛與委蛇之計也。”
“回稟明公,袁術累擊廣陵,陶謙有力守備州土。故結好呂布,引為外援。所謂‘舉州相托’,不成儘信,是其一。”程昱先言:“袁術驕奢淫泆,妄自負大。以二郡之力,行分兵而擊。險為奮武將軍公孫瓚,襲破城池。以二十萬斛米,遺(賄賂)呂布,欲皆二家之盟。然袁術窺徐州之心不死。袁呂之盟,必不悠長,為其二。”
見程昱無言。荀彧一聲感喟:“此計,‘譬猶療饑於附子,止渴於鴆毒,未入腸胃,已絕咽喉’。”雖能解麵前之危局,卻也埋下長遠之禍端。
“明公,明見。”荀彧續言道:“今呂布客軍孤城,故二十萬斛米,貴。然若得徐州,豈舍廣陵一郡乎?”
甄都,衛將軍府。
“願聞其詳。”程昱謙虛求問。
畢竟,天下三分。曹氏父子,奉甄都天子。豈能遣使,與漢中相通。若被王太師朋黨所知,必群起而攻之。
“委劉表以東南,並督交、揚、益三州,授人以柄,乃其一。”荀彧一語道破:“知‘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’,二袁之禍,如利刃加頸,為求自保,劉表必生貳心,首鼠兩端,暗結漢中,不成為我所用,是其二也。”
曹操心中一動:“莫非,文若亦無,萬全之策。”
荀彧這才答曰:“明公既問,卑賤不敢不言。為今之計,唯漢中可救。”
不料荀彧,欲言又止。
諺所謂“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”。莫過如此。二袁若分占荊州,長江防地,占儘上風。順下擊徐,毋論陶恭祖,亦或是呂奉先,皆難與敵。
荀彧慨歎:“此計,非是先發製人。乃『反·假道滅虢』之計也。”
“明公當知。袁術渡江,竊據淮南,乃為扼斷大江。故江夏、廬江、九江、廣陵四郡,缺一不成。”
“廣陵一郡,袁術必得之。然呂布欲取徐州而代之,亦人儘皆知。試問,袁呂二人,豈能同謀。”荀彧言道。
先前。薊王南征林邑。將益州南中、荊州荊南、並交州嶺南,合稱“三南”。三南,山川相連,民人流竄。種輩所出,多有連累。而益州牧劉焉,並荊州牧劉表,皆出宗室。雖分奉二主,然畢竟,同氣連枝。
俗謂“雙拳難敵四手”。二袁齊攻,劉表孤木難支,必敗無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