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節對曰:適時各地刺史再舉賢能,從未遭黃巾苛虐的昇平五州,調循吏充之。

曹節對曰:薊王上表,隴右一地有百萬羌胡,卻隻存數萬漢民。聽聞關東漢人流徙,這便向朝廷討要。

“八州犯官,南北大族。皆徙來隴右。真乃天佑主公也!”李儒撫掌而笑,這便起家施禮。

“昨日,楊太尉與擺佈車騎將軍,聯名上疏,請開黨錮。”陛下言道:“乃太尉親入西園奉疏。故垂白叟未知也。”

劉備眼中一亮:“公予何出此言?”

此,便是名流風骨,道義長存。

試想,李膺等天下名流,皆死於張讓等人之手。黨人若回朝,又豈能善罷甘休。“十常侍”權傾朝野,大將軍何進,必行舊事:結好黨人,共除內官。如此,曹節、程璜等人,自可夾縫求生也!

既是薊王開口,陛下自當應允。

所謂“事不辭難,罪不逃刑”,乃出《左傳》。即:晉侯之弟揚乾亂行於曲梁,魏絳戮其仆。晉侯怒,欲殺魏絳,羊舌對曰:“絳無貳誌,事君不辟難,有罪不逃刑,其將來辭,何辱命焉?”

時下可稱“黨人”者,多高士名流,錚錚鐵骨。對我大漢社稷,忠肝義膽,至死不渝。先人評價我大漢仁人誌士:“以意氣相尚,一意孤行”,“常常周旋於死生磨難之間”。可謂一語中的。

“難。”蓋勳點頭:“先時關東大亂,盧車騎擺設重兵於虎牢。阻斷西進之路。陛下又令大將軍守洛陽八關,避禍公眾遂折入蜀中,亦或北上薊國。傳聞亂入幷州者,亦不在少數。終歸是慌不擇路,望風奔逃。”

“本來如此。”曹節這才覺悟。

劉備欣然點頭:“孤亦想過。再從貴霜、烏孫處,販仆從以補河西四郡漢人之缺。然洛陽有動靜傳來,這便臨時作罷。”說著,便從袖中取出賈詡手書,遍示世人。

這便是我大漢的道義。

帝又問:人數何其多也。

因連累太廣,饒是陛下亦親身過問。

再者說來。若將八州乾吏,皆徒往比景。關東吏治,必將蕩然無存。先前冀州六國主聯名上表,懇請調配官吏。朝廷都捉襟見肘。今若將八州乾吏皆徙邊,何止無人可用。底子是雞犬不留。

有理。

“陛下明見。”曹節再拜。

帝先問:為何徒敦煌而非比景。

“朝廷欲流徙關東犯官、大族至敦煌。”李儒微微一笑:“漢人來也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