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陽不回也罷。
安素之美,竟不在其下。特彆先前,常女扮男裝,含苞待放,不露鋒芒。豈料“瓊蕊苞紅一夜開”,“恰是玉壺春滿”。
封諝已從一眾逐鬼孺子口中,得知那日隱蔽。遂私語薊王。
“此女不凡。”王傅黃忠告道:“當有大利於王上。”
“老奴久在宮中行走,亦不知先帝所賜華雲號,竟暗置構造密道。”封諝一聲長歎:“眼看貴子被擄,太皇心血,付之東流。焉能不氣急傷身。”
翌日,薊王沐浴換衣,車駕南港,登船覲見。
古往今來,能以一國濟天下者,聞所未聞。大漢一藩,足見一斑。
安素、馮嫽,舉止得體,自有貴氣。他日奉養薊王擺佈,隻需珠胎暗結。貴氣必為王家統統。便是方士所謂“藏風聚氣,吞息吐納”是也。
南港夜泊,月滿中天。
孺子申似懂非懂:“不恰是太皇賜婚麼。”
“諸位姐姐,何意?”劉備明知故問。
知董太皇臥榻不起,竟難以下船。
如前所說。董太皇驟失貴子,無可何如。薊王便無需避嫌南下。待立冬後,稻作畢。再南下不遲。
二位義太妃亦幾次點頭:“似有中書令之風。”趙娥女中豪傑,安素亦不逞多讓。
“負……”董太皇終未出口。
請竇太皇入簾後,劉備坐於簾下。遂開宮宴,大宴群臣。
薊國吏治,廉潔高效,居功至偉。
上邦風采,大有分歧。簾後竇太皇,耳聽為虛,目睹為實。君臣相契,莫過於此。海內大賢,簇擁而至,齊聚一堂,英才輩出。
聽罷,薊王一聲長歎:“不料華雲號,竟埋冇機巧。”
無由來一陣心悸。董太皇倏然驚醒。風中模糊傳來笑語歡聲,亂耳絲竹。
殿中遂交由寄父、義弟,門部屬吏。百官起家恭送,落座後,推杯換盞,氛圍倍加熱烈。新婚之夜,洞房花燭在安朱紫並馮美人寢宮。蜜月後,輪番侍寢,便在合歡殿中。普通而言,薊王不必移駕。究其啟事,薊王夜幸七嬪。嬪妃名冊,並不牢固。多避宜孕期。乃由安氏四姐妹,代為排序。交由王妃過目,再行刪減補錄。換言之,侍寢妃嬪,皆需王妃欽定。
“喏。”
薊王起家辭職。竇太皇亦避入西宮,與太妃、王妃相見。
自十字飛閣,步入北宮無極殿。七妃已恭候多時。
得新婦如此,太妃自當歡樂。
“自是母親。”七位蜜斯姐與長姐,自幼相伴。亦如劉備,稱母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