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趙忠而言。立大功一件,止何後殺心。可謂一石二鳥。於人於己,皆有大利。

董太皇豈能甘心:“貴子自幼養在深宮。與一眾逐鬼孺子為伴。無有外人窺其身份。你我姐妹若認定,何人敢辯駁?”

孺子茲受命昂首。

此其一也。最大失算,乃是長信太仆趙忠。

“船到那邊?”待親信宮妃出殿,何後忽問。

獨一所患,便是王美人貴子。

少帝心領神會:“兒已儘知。”

“母子之間,何必言謝。”何後句句不離母子:“禁中表裡,再無旁人。我兒當可放心。”

少帝一聲歎:“母後,所言極是。”

“拜見太後。”少帝入殿施禮。

母子心中芥蒂,似渙然冰釋。一時其樂融融。

少帝佩服:“這便將母舅放歸,擇日官複原職。”

先保住性命要緊。

目視華雲號緩緩駛出陽港水砦,沿陽渠順下洛水。

主記蔣乾,不由長出一口濁氣。

事不宜遲。何後立即遣人入宮。奉告少帝詳情。

待少帝落座,何後先言:“我兒可知本日之危。”

翌日。

“既無外人,我兒何必見外。”太後並未垂簾。

一軍功成。

薊王無小事。二宮太皇如此慎重,亦合情公道。再者說來,二宮風平浪靜,並無兵戈之聲,更無空穴來風。當如少帝所言,無有宮變。乃出二宮太皇本意。

先帝時,為十常侍之首。被先帝喚做阿母。屢遭存亡兩難,便是阿父張讓亦投河他殺。然趙忠卻曆經大難,聳峙不倒。先殺大將軍何進,後又儘忠何後。因悉知前朝隱蔽,體味雲台內幕。自但是然,窺破董太皇“明送嫁,暗流亡”之計。因而將計就計。攜黃門死士,並何後先伏於華雲號上。待二宮太皇自發得金蟬脫殼,虎口逃生。俄然現身相見。

“起家說話。”何後目光慈炯。

“如何後所言,二人邊幅,天差地彆。薊王與先帝,君臣同契。是否先帝子嗣,一眼可辨。且薊王為人,天下皆知。如何能冒天下之大不韙。以偽亂真!”竇太後再勸。

少帝無有不該:“馬上放歸,官複原職。”

自也未能推測。華雲號暗設構造,密道來往。

“來人。”見少帝服軟,何後一聲令下。

待車駕回西園,已天光大亮。

於何後而言。得貴子,除少帝廢長立幼之禍,當可保何車騎滿門。

向來“請神輕易,送神難”。現在自去。於少帝而言,或有百利而無一害。何樂而不為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