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後衝少帝笑道:“此乃王美人貴子。董侯是也。”
於趙忠而言。立大功一件,止何後殺心。可謂一石二鳥。於人於己,皆有大利。
少帝殺心驟起,又倉猝散去。穩住心神,溫暖一笑:抬開端來。”
少帝心領神會:“兒已儘知。”
趙忠答曰:“現在,怕已入鴻池,會師薊國橫海艦隊,共下洛水。”
畢竟隻蔣乾一人。迎親送嫁,身兼數職。力有未逮,亦情有可原。更何況,論才乾,遠不及算無遺策賈文和。
此乃誅心之言。然何後卻深覺得然:“二人不過是天家臉麵。老將至矣,實無大用。既已棄宮遠遁,亦無需再懷舊情。”
少帝詔告天下,二宮太皇,隨送嫁船隊,北巡薊國。不定歸期。
便有趙忠,捧席入內。
洛水,華雲號。
“喏。”趙忠親出傳命不提。
“母子之間,何必言謝。”何後句句不離母子:“禁中表裡,再無旁人。我兒當可放心。”
“竇太皇早有退意,此去並無不測。董太皇卻受情勢所迫,不得已而為之。知先帝《起居遺詔》已入薊王之手。因而假賜婚之名,暗攜貴子北投。欲行廢長立幼。於河北,三立漢帝。試想,若幽、冀、並、涼四州,皆轉奉董侯為君。我兒困守八關百裡之地。另有何可為?”
話說,多年前,薊王車入濯龍園,赴何後宴。臨行時,孤男寡女同舟共渡。若非薊王恪守臣節。即便稍有衝犯,恐死無葬身之地也。時,何後行跡鬼怪,必是借船上構造(注①)。
先帝時,為十常侍之首。被先帝喚做阿母。屢遭存亡兩難,便是阿父張讓亦投河他殺。然趙忠卻曆經大難,聳峙不倒。先殺大將軍何進,後又儘忠何後。因悉知前朝隱蔽,體味雲台內幕。自但是然,窺破董太皇“明送嫁,暗流亡”之計。因而將計就計。攜黃門死士,並何後先伏於華雲號上。待二宮太皇自發得金蟬脫殼,虎口逃生。俄然現身相見。
先保住性命要緊。
“兒,忸捏之至。”少帝隨即改口。
“mm所言,字字珠璣。”言及薊王,董太皇幡然覺悟。若無薊王大力互助,單憑董太皇一人,如何能逆天行事。
一軍功成。
“謝母後成全。”
向來“請神輕易,送神難”。現在自去。於少帝而言,或有百利而無一害。何樂而不為。
董太皇豈能甘心:“貴子自幼養在深宮。與一眾逐鬼孺子為伴。無有外人窺其身份。你我姐妹若認定,何人敢辯駁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