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安宮謁者,抬禦酒自堂下拾級而上(重視走位),太官令跪授侍郎,侍郎跪進禦坐前。乃行“百官酒(為百官斟酒)”。太樂令跪奏“登歌(牢固伴奏曲)”,“三終乃降(奏畢三個樂章)”。
聞此言,劉備盜汗直冒。不祥之感,油但是生。
太官令引陛下、薊王,還本位。
席間並無這很多典禮化的儀程。太後口出“賜酒”,便有宮中謁者,合力抬出一座座酒樽,順次為百官斟滿耳杯。時下,青銅重器多已不消。正如“樽”的風行。顯而易見,時下盛器,多是漆木質地。既美妙又簡便。
車駕直入西園,停在邸前。
太官令跪奏:“陛下、薊王,與臣何進、董重等,奉觴再拜太後千萬歲。”
何必通稟。抬眼便見中常侍呂常麵如金紙,閒坐堂前。中間幾個親隨小黃門,正伏地拭淚。
簡言之。全部“上壽禮”,約莫分四個典禮:祝壽、喝酒、用膳、歌舞演出。每個典禮,皆有牢固的禮樂與之相配。禮樂便是儀軌,又用於分開、計時。“登歌樂升”時,喝酒。“奏食舉樂”時,用膳。“請進樂”時,“請以次進眾伎”,賞識歌舞伎演出。“請罷退”時,鐘鼓作,群臣再拜而出。
而後陛下捧杯離席,自跪殿前。薊王及百官順次捧杯,列跪陛下身後。
“喏!”
“呂常侍遣人來報,王美人出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