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妨。隴右皆平,彆無匪患。特彆是絲路沿線,城池關隘,皆有幕府將校駐守。劉備全當出遊,趁便體察沿途風土民情。所謂令媛之子坐不垂堂。劉備位高權重。一人身係江山社稷,萬千百姓。便是出遊,亦涓滴草率不得。

李儒笑問:“當從何報酬始?”

戲誌才笑言:“有‘一億主簿’美玉在前。百騎劫營,又何必詫異。”

劉備笑道:“未及弱冠,便為一城之長。他日,出為州郡之守,亦駕輕就熟。所謂‘治大國如烹小鮮’。時下,當‘以滋味說湯’,先烹小鮮耳。”

蘇則,字文師,扶風武功人。少以學行,聞名鄉裡。年二十被舉為孝廉,又舉茂才,朝廷曾征去都城任職,卻未應召,現客居酒泉。

劉備笑答:“自是‘侯君’。”

劉備這便覺悟:“但是敦煌六姓。”

“有敦煌索翰,字子曾,師事郎中王朗,(王)朗師從太尉楊賜。深得弘農楊學真傳,可堪一用。另有族親索韶、索隆二人。同郡張恭“素有學行”,令狐溥“飽讀之士,善教養”,氾孚、氾鹹,“居高篤學,明通經緯”,皆可一用。”

細細看完,劉備欣然點頭:“皆奸佞之士。可堪大用。”

“然也。”田豐答道。

高傲震關到卑羽山,約三千八百裡。輕車一日三百裡,亦需十餘日。來回需一月。

五位謀主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。

曹全,字景完,敦煌效穀人。“蕭規曹隨”之曹參後嗣。生性賢孝,收養季祖母,先意承誌,存亡之敬,禮無遺缺。故裡報酬之諺曰:“重親致歡曹景完。”建寧二年舉孝廉,官郎中,拜司戊部司馬,討疏勒王和德。師還,遷右扶風槐裡令。旋以弟喪棄官。本年初,複舉孝廉。

眾皆佩服。

由軍正沮授,見書錄呈上。

第三類,則因罪徒邊。如敦煌索氏。武帝時,太中大夫索撫、丞相趙周切諫忤旨,徒邊,元鼎六年從钜鹿遷入敦煌。此一支後被稱為“北索”。王莽天鳳三年,索氏家屬又有一支由钜鹿西遷而至,乃為鳴開都尉索駿以後,稱為“南索”。

久而久之,敦煌便成了西遷氏族,堆積之地。兩漢之交,王莽逆亂。敦煌大姓趁機洗清罪過,成為豪強,又進而成為世家。

為何大族多出敦煌。

上邽(guī),古縣名,本邽戎地。武帝元鼎二年,析上邽,在關隴衝要置淨水縣、戎邑道與隴縣。明帝永平十七年,又改淨水縣為豲(huán)坻聚,與綿諸道、戎邑道一起併入隴縣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