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可知,爵民、國吏、宮官,循序漸進。深切核心圈層。宮官自有門籍。可收支王宮,乃王之近臣。

斯須,安邑人衛覬,陽翟人邯鄲淳,雙雙入殿。南頓人應劭,因在樓桑,尚需時候。
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薊國吏治之健全,更古未有。

邯鄲淳,一作浮,彆名竺,字子淑(一作子叔),又字子禮(亦作正禮)。潁川陽翟人,與司馬徽乃是舊識。自幼便有才名,博學多藝,善寫文章,又懂“蒼、雅、蟲、篆,許氏字指”,周遭遐邇,皆聞其名。後拜書法大師扶風曹喜為師,刻苦磨鍊,遂成書法大師,名動京畿。《書小史》稱其:“誌行潔淨,才學通敏,書則八體悉工,學尤善古文籀文。”

“此人安在?孤亦聞名已久。”薊王笑問。

因習書法時,不經意之閒文逸作:《笑林》三卷、《藝經》一卷而聞名。後代稱“笑林鼻祖”。《笑林》及《藝經》,廣述笑話、噱頭、善喻、調侃、詼諧趣事;書錄時下風行的投壺、米夾、擲磚、馬射、彈棋、棋局、食籟等諸多遊藝之趣,乃中原最早的笑話及雜技(雜戲)專著。

“喏。”孫乾這便領命。

日中宮宴時,應劭才姍姍來遲。薊王於座前,特設客席。應劭雖獨坐,卻悠然得意。自馳名流風儀。

上庠令鄭玄起家奏報:“學壇公孫康、公孫恭,從兄弟二人,很有乾才。精水事,知夷語。或可為主公一用。”

“公祐速請來相見。”劉備又看向門下主簿孫乾。

官道宦途,能通行鴻溝,一飛沖天者。可稱“行人”也。

餐畢小憩,百官自去偏殿洗漱換衣,再入正殿。各就各位,午後重開朝議。

應劭來者不拒。鐘鳴鼎食,輕歌曼舞,薊王便有所問,應劭必有所答。句句真知灼見,一時其樂融融。

遂出輕車,傳詔入殿。

“高年賜王杖,上有鳩,使百姓瞥見之,比於節。”“年七十以上杖王杖,比六百石,入官府不趨。”與會官員,老者可與之平坐,並可“行馳道旁道”。嚴禁私行征召、係拘老者,即便犯法,亦不得唾罵毆打,違者“應論棄市”。

便有官吏,長揖而出,離席敬酒。長揖乃先拜主公,離席為後敬應劭。有禮有節。

公孫康答曰:“家父為一郡之守,得享二千石俸,已心對勁足。然我等年幼,尚未滿足也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