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百石以上,自比六百石始,乃宦途分水嶺。受拜雙六百石館丞,二人一年所得,足破千萬。百口長幼,衣食無憂。所謂後顧無憂,自當奮筆疾書。唇槍舌劍,振聾發聵。
“我等願往。”二人齊聲下拜。
自門下祭酒進言,宮官非常秩。薊王再定俸祿。爵俸、官俸、宮俸,“三食俸”隨之建立。
日中宮宴時,應劭才姍姍來遲。薊王於座前,特設客席。應劭雖獨坐,卻悠然得意。自馳名流風儀。
“此人安在?孤亦聞名已久。”薊王笑問。
另有“父子相隱”。父子間相互坦白犯法,而不受科罰。後代以訛傳訛,以為是宗法軌製的司法具現。實則大謬。大漢首論孝行。參考“父子相隱無罪”。薊王執長輩禮,為右國令送葬。自無可指責。
餐畢小憩,百官自去偏殿洗漱換衣,再入正殿。各就各位,午後重開朝議。
公孫康答曰:“家父為一郡之守,得享二千石俸,已心對勁足。然我等年幼,尚未滿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