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有“千秋三師”之甘始,車下答話:“某乃甘始,攜家小歸鄉。”
李肅不敢怠慢。輕車簡從,入蜃樓相見。
一夜無話。翌日,何苗先行投帖,約李肅相見。
在明,待何後出逃,李肅雖快馬密報。董卓必不究查。
“朕母子,以身噬虎。為大漢江山,略儘薄力也。”
“何人竟如此不吝工本。”便是何後,亦不由慨歎。
聞乃大漢太後,秦太倉伏地行大禮:“老朽,叩見太後。”
待車駕停穩。便有清秀孺子,近前施禮。
趙忠清算表情,為秦太倉舉薦。
“恕臣不敢從命。”所謂口說無憑。太後若為董卓所害。何人能證明,告發乃太後所托。
趙忠又道:“公然聾啞天生。”
“甘始,是何人也?某一概不知!車渾家等,速下車答話。”守關門候,如何能知。
自屏後窺知統統。趙忠不由心生慨歎。若無董卓之亂,真乃大漢帝後也。
更有甚者。樓下暗渠,可通函園地宮。秦太倉與耳室主記蔣乾,時有來往。
“臣李肅,叩見太後。”
“尋路入山,借住一晚。”何後言道。
“上師何往?”李肅起家相問。
本覺得山路必崎嶇難行,豈料皆青石鋪就。一起無阻,駛入廟門。昂首可見連綴樓宇,懸於峭壁。好像懸空普通。另有知名溪水,自山中湧出,彙入伊水。
宮中隱蔽,何後亦有耳聞:“莫非與先帝有關。”
“待朕出關,你便尋機返京,向董卓告發。”
便有守關兵士,攔下喝問:“車內何人。”
“恰是。”趙忠歎道:“莫非樓主,乃漢宮故交。”
李肅再無身後無憂。如何能不效之死力。
“太後……”李肅又驚又俱,亦喜亦憂。轉眼之間,千迴百轉。一時竟口不能言。
李肅肅容再拜:“臣,敢不從命。”
“蟾宮折桂。”太倉隱蔽,何苗亦知。
此舉,可謂一石數鳥。
何後又道:“另有一事,勞煩都尉。”
洛陽八關,重兵拱衛。
‘想我李肅,位卑言輕,籍籍知名。何德何能,竟受此重托。’心念至此,李肅拭淚言道:“臣,敢不從命!”
既有公孫王厥後函,張甯豈能不該。何況何後母子,茲事體大。斷不得有失。
“車內何人?”
“無妨。”何後言道:“都尉隻需服從行事。朕,必有厚報。”
“老奴不知。”趙忠低語道:“聞桓帝有此癖。命黃門署豢養仙顏孺子。然至先帝即位,遂被竇大將軍遣散。唯剩少量,奉養雲台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