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山神女,在大江之南。

四月孟夏。薊國千裡水田,一片繁忙。春分剛過,便有百姓備耕、通渠,開啟新一年稻作。穀雨以後,千裡水田,遍及農夫。各家各戶,皆趕在芒種前,清算好水田,以備育秧。

許攸笑道:“王上亦曰:‘熙熙攘攘,利來利往;報酬財死,鳥為食亡。’”

“公然如此。”王允一聲長歎:“董驃騎麾下有三萬西涼精騎。何車騎並太後,不過二萬人馬。且另有一半需守備西園。換言之,董驃騎三倍於何車騎之兵力。兵法雲:‘倍則戰之。’董驃騎自誇勝算。”

“然也。”盧司空,立足瞭望京中煙雲,一聲長歎:“薊王返國,或是天意。”

便有門人入石窟,將手劄呈於神女劈麵。

王允這便覺悟:“董太皇乃為尋‘大義’。”

便是太傅楊彪,亦上疏奉勸。為大局計,不宜過於偏私。

名流自風騷。

“王上之明,四百年罕見。”陳琳一聲長歎。

“子遠且放心。琳,必一起相隨,助‘合肥侯’,成績大業。豈能半途叛變,轉投外戚門下。”陳琳肅容言道。

話說,許攸之慮,絕非杞人憂天。史上,蔡邕被王允所害,不正因身受董卓寵遇。累我文姬為匈奴所掠。

王太仆這便登車,駛往函園遺芳裡,赴尚書令曹節之約。

何如董太皇,油鹽不進。一意孤行。引何苗更加仇恨。好處受損,已不成估計。何況更有損外戚威勢。長此以往,趨炎附勢之輩,必轉投董驃騎門下。待何車騎勢單力孤,朝野皆為董驃騎隻手遮天。一戰而定,何苗再無還手之力。

許攸此言,大有深意。何車騎,待二人頗厚。雖不敢說,言聽計從。卻也有求必應。萬一陳琳名流風采,身受厚恩,無覺得報,遂向何車騎坦誠統統。萬事休矣。

薊王麒麟霸體,先行復甦。問過太醫令華妁,禁行房事。卻也免不了耳病廝磨,情義綿綿。

陳琳亦滿腹才學,飽讀之士。自把穩生慼慼。

“荀子曰:‘拒諫飾非,愚而上同,國必禍。’”許攸叮嚀道:“你我今後皆需謹慎行事,進言設謀,當三思而後行。切不成助紂為虐。”

陳琳又道:“自楚霸王,烏江自刎。巫山神女,名聲不顯。傳聞,曆代神女皆發誓,‘不食漢祿,不與漢存’。千秋觀內,神女門人,真假莫辨。何車騎遣使南下,恐難如願。”

“夫,大丈夫立於世,自當一展長才,名著青史。上可報主公知遇厚恩,下足可榮妻蔭子,傳於後代。豈能甘居人下,為權貴犬馬。”許攸直抒胸臆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