竇太皇早已絕嗣。誰報酬帝,對其而言,並無分歧,亦無不成。

景顧看罷亦笑:“山中動靜閉塞,焉能儘知洛陽之事。”

與會世人,焉能不信。

“好。”張儉這便接過。淨水敷麵,散儘酒氣。查驗封泥無誤,遂取書觀之。少頃,又遞給景顧,笑道:“眾皆多慮也。”

“門生受教。”景顧肅容下拜。薊王赫赫威名,行事有禮有節,從未僭越。且薊國欣欣茂發,海納百川,包含萬種。和合開通之風,申明遠播萬裡。若隻為一己私慾,又豈能有本日大漢一藩。

曹操一聲長歎:“本初,言之有理。我如果薊王,又豈能坐視千裡國土,千萬百姓,身後被人肆意宰割,支離而破裂。”

“萬死不避!”袁術把臂上前。

若薊王顧恤。告廟列祖列宗。葬入函園,亦成一段嘉話。

“唉……”掙紮未脫,曹操悲從心起,抬頭淚流。

“孟子曰:‘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馳名世者。’”張儉環顧世人:“今漢氣數已儘,能三興漢室者,必是薊王無疑。焉能坐視關東大亂,宗王乘亂而起,苛虐天下。”

太傅陳蕃之子陳逸,改名陳奔,少年時亦遠投樓桑,同為薊王師弟。今為上計令,得享二千石高俸。時,薊王不過一亭侯。便心存大義,仗義援手。於我等,有續命之恩。”

與其目光相碰。曹操忽起錐心之痛。重重頓足,揮袖而去。

換言之,即便薊王受禪,登臨大位。竇太皇亦足可保一世繁華繁華,保養天年。且肅除何董二戚,拔擢黨人入朝。於朝於己,皆有大利。故與薊王,不謀而合。

“公路言之有理。”袁紹亦勸道:“我等與玄德,刎頸之交。介入天下既是貳心中所願,我等縱刀山火海,亦助他得償所願。雖萬死,不避(注①)。”

便有親信黨人景顧,呈來密信:“太學連夜送來,乃出(林慮)山中舊友。”

袁術卻齜牙一笑:“天道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芸芸眾生,生老病死,冷暖溫飽,又與我等何乾?若能為玄德,蕩平宇內,他日即位為帝,你我幫手明君,從龍有功,名著青史,澤被後代子孫。何樂而不為!”

張儉點頭道:“成大義不拘末節。為救天下黎庶,存續江山社稷,薊王亦不得已而為之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