竇太皇言猶在耳,此情此景令少帝感念頗深。萬勿授人以柄,落天下口食。
“服從。”少帝亦無從辯駁。
“家國天下,家事亦國事。薊王此舉,自家能贏利多少?”竇太皇諄諄善誘。
少帝順次看過,遂言道:“尚書令曹節亦在。”
“本來如此。”少帝恍然大悟:“卻不知,安陽侯長孫與薊王有何乾係。”
竇太皇答曰:“陛下既知分歧平常,且細看殿中群臣,有何分歧。”
本覺得,本日亦如先前。豈料自從坐穩,竟無人搶先發聲,相互攀咬。
“謝太皇教誨。朕,記下了。”少帝又默記一則:凡尚書令曹節朝見,必與薊國相乾。
荊南多山,巨木參天。命人砍伐,逆流而下。鹵水鹽漬後,合法其用。周遭亦多井鹽。南郡巫縣,乃中原最早鹽產地之一。距今漢已三千年之久。上古時為巫鹹國,有天然鹵泉自山洞流出,因鹽而興:“當虞夏之際,巫國以鹽業興“。惠及先秦及兩漢。後代稱“一泉流白玉,萬裡走黃金”、“吳蜀之貨,鹹薈於此”、“利分秦楚域,澤沛漢唐年”,足見昌隆。
少帝臨朝,百官就位。
公然薊王無難事。
“安陽侯子,前洛陽令周異,此時便在薊國為官。其子周瑜,與薊王師出同門。”竇太皇如數家珍。
“臣等,無貳言。”
“啟稟陛下,薊王六百裡上表陳情。先請效仿先帝置護氐校尉,新置護南蠻校尉,治漢壽。舉太常從子劉磐,為首任護南蠻校尉。二請重置水衡都尉,主通航建港。另舉前安陽侯,太尉周景之孫(周)暉,為首任水衡都尉。”曹節一氣嗬成,而色穩定。
竇太皇言道:“薊王所舉,並無不當。”
宗賊私兵,如何能擋。不等強攻,很多塢堡便遭裡應外合,一夜淪亡。家小裝船,輸往洛陽,聽候右丞發落。米糧開倉,田券燒光,家奴開釋。綾羅綢緞,金玉珠寶,皆等價兌換成券鈔,用於采辦牲口、良種、磚石、木料、農作構造器,諸如此類。蠻漢毗鄰而居,高樓錯落有致。為防毒物水患滋擾,皆對比薊國式樣,造乾欄重樓。
大將軍何進,起家奏報:“薊王此舉,利國利民。臣,無貳言。”
少帝麵露慚色:“謹遵太皇教誨。”
恰是長沙太守,吳人蘇代。
“開春以來,老奴舊疾很有轉圜。許,還能奉養太皇、陛下,三五載。”曹節五體投地,毫不拖泥帶水,何必言老。
“朕倒是聽聞,江表宗賊大興,常與黃巾餘孽,及蠻夷勾搭。薊王心繫社稷,恐江表逆亂,欲分而化之。故請開護南蠻校尉,又舉太常劉表從子擔此要職。必是得知,陛下欲拜劉表為荊州牧,送順水情麵耳。至於重設水衡都尉,隻因先前陛下許薊王,可在江表興十港。港津遠在國境以外,薊王不敢僭越。因而請立水衡都尉,並舉安陽侯長孫領此職。”竇太皇娓娓道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