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喏!”

“主公道忙於和親大典,得空他顧。薊國兵力捉襟見肘,亦自顧不暇。”賈詡歎道:“兵法雲:‘十則圍之。’薊國故意討賊,卻有力破城。”

冬眠一個夏季的漢軍,傾巢而出。以大河為界,河北之地,數路併發,四周圍殲冀州黃巾賊軍。

聽各營守將唉聲感喟,頗多偷雞不成蝕把米。曹操嘿聲一笑,脫靴卸甲,自去熟睡不提。

賈詡卻答道:“亂世必出英傑。大漢煌煌四百年,民氣向漢。豈是戔戔黃巾妖道可撼。”

今春河水大漲。上遊洪峰突破冰封,攜浮冰一起下泄。終究撞開河道,奔騰入海。大河遂全線貫穿。

“可見火把長龍?”曹操三問。

賈詡聞聲轉頭,倉猝施禮:“下官見過太尉。”

遠瞭望去,凸立在河岸高地上的虎帳,彷彿蒲伏在河邊凍土的冰雕死物,朝氣全無。

黃巾賊據城而守。整整一個夏季,拆城中大戶宅院樓宇,用於加固城池,融銅化鐵,打造守城諸器,未有涓滴懶惰。

“報都尉,似有大隊人馬夜襲。”帳外衛士這便出聲。

“不知,薊王可有破城之策?”楊賜終究開口相問。

甜睡中的主將驀地拔出枕邊短劍:“何人行刺!”

“府丞無需多禮。”楊賜笑問:“可也是來觀《熹平石經》否?”

“下官豈敢言謝。”賈詡倉猝遁藏。

冰水敷麵,神清氣爽。待主將披掛而出,麾下眾將已齊聚帳下:“都尉!”

“賈府丞。”

“皆未見舉火。”

說完,曹操回身回帳。待簾落,又閃到一旁,側耳聆聽。

獨不赦黨人與張角。

“然也。”賈詡此慮,並非危言聳聽。黨錮未除,世家積怨已久。若順勢而起,與賊寇遙相照應,社稷危矣。

為免‘穀儒穿鑿,疑誤後學‘。熹平四年,議郎蔡邕會同五官中郎將堂溪典、光祿大夫楊賜、諫議大夫馬日磾、議郎張訓、韓說、太史令單颺等,上疏奏請正定五經筆墨,並刊石立於南郊太學門外。

然本日刻成,太學卻門前蕭瑟,車馬希少。究其啟事,正因關東、關西、二地播亂。賊軍梗阻交通,洛陽漸成死地。

寒氣漸消,暖意升騰。

“府丞乃心憂二地世家豪右,起不臣之心?”楊賜懂了。

“速速披甲,伐鼓迎敵!”主將翻身下榻,提劍怒喝。

“既無標兵,又未見烽火、火把。仇敵如何夜襲?”曹操反問。

“可有烽火升起?”曹操再問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