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臣,惶恐。”劉平竟不知,何後有此真知灼見。便是幕府中丞賈詡,亦未曾奉告其間詳情。今借何後之口,劉平這才覺悟。竇太皇與黨人之間,必有勾連。若果然如此,竇太皇剪滅外戚,非是公心,而出私慾。
事已至此,騎虎難下。劉平唯有硬著頭皮,持續答曰:“許,詔出竇太皇。”
言及此處。袁術不無擔憂:“當時,我輩能興否。”
“朕,竊覺得。竇太皇既發密詔,必有私謀。”何後循循善誘:“不然,何不堂而皇之,公之於眾。”
劉平不敢擔擱。車架出西園,直奔函園水砦。升船宮,麵見薊王。
“守丞免禮,賜座。”簾內何後,如沐東風。
將薊王之言,一字不漏,奉告何後。
“謝太後。”劉平再拜落座:“敢問太後,召臣何事?”
“君以國士待我,我必國士報之!君以路人待我,我以路人報之!君以草芥待我,我當以仇寇報之!”
少頃,何後忽言道:“守丞且近前來。”
“弟,實不知也。”袁術答曰。
“太皇意欲何為?”何後再三詰問。
細說前後諸情,又轉述太後之問。靜待劉備決計。
“當時。黨魁之,計成矣。”袁術亦麵露得色。
“下臣,不得而知。”劉平再拜答曰。
何後悄悄點頭:“守丞果已曉得。”
“臣,服從。”劉平再拜而出,馬不斷蹄,折返西園。
“此事就此作罷。”劉備實言相告:“孤已與竇太皇商定,衣帶詔,就此作罷。先前奉詔之人,竇太皇自會奉告。且回稟太後,無需憂心:(劉)備自當護太後,母子安然。”
“結好王謝豪右,世家大姓。”袁術脫口而出。
“下臣,拜見太後。”守丞劉平,趨步近前,肅容下拜。
“下臣,豈敢越俎代庖。”劉平伏地叩首:“求太後收回成命。”
“家世”的感化,亦是如此。
見袁術無語。袁紹略作考慮,這便瞭然:“你我與玄德,莫逆之交。先前相聚於胡姬酒坊,席間我試言道,若玄德成心大位,我等當大力互助。何如玄德情意已決,不欲與我等,共分天下。‘道分歧,不相為謀’。公路,切莫因私廢公。”
“高門華閥,有世及之榮;庶姓寒人,無寸進之路。”
“隻需薊王就國。朝堂之上能與黨人相抗者,唯剩我等。”袁紹一語中的。
“黨人皆以張儉,馬首是瞻。諸如董卓、袁紹等,不過虎倀耳,實不敷為慮。唯有黨人,乃朕母子,親信大害。若張儉曉得阿鬥出身,必不敢侵犯。”何後言道:“守丞乃薊王族兄。此語,唯有出你之口,方能入張儉之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