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略生小疾,勞太傅顧慮。”盧植回禮。太傅位在三公上,盧司空自當親迎:“請堂內一敘。”

苦衷已了,少帝隨放二人出宮,自避入後殿不提。

“司空安否?”

少帝定睛一看,恰是樊陵其人。樊陵本就是南陽人氏,又善水功。故對南陽山川地形,瞭如指掌。

少帝心中暗喜。遂命世人退避,獨留樊陵一人。

少帝大奇:“何故知之?”

這便以親信之言相告:“水淹南陽可乎?”

“恰是。”楊彪答曰。

“不瞞陛下,此人曾暗中相托,願捐資千萬修宮錢,隻求位列三公。”史夫人笑答。

“本來如此。”少帝略作考慮,便已定計:“此事易耳。若能為朕解憂,三公之位,唾手可得。”

“臣,服從。”王立無可何如。

樊陵心領神會:“南陽三麵環山,一口缺南。隻需水大浪急,衝營毀寨。何愁反賊不滅。”

落杯後,遂問道:“太傅此來,可有要事。”

“喏。”史夫人再去傳命。

“無妨。”少帝言道:“可先授樊陵,再許馬日磾便是。”言下之意,三公之位,豈能悠長。俗謂“風水輪番轉,本日到我家”。一語中的也。

太史令肅容下拜:“天象無常,神機莫測。臣,不敢妄言。”

“如此,也好。”少帝親政,大權獨攬。楊彪等人,故意有力。

“但說無妨。”少帝逼問。

“命後將軍器速回京。言,軍情告急,不得有誤。”

“人手齊備,一月足矣。”樊陵曾修樊惠渠,此言當可托之。

“樊陵,字德雲。乃隱士樊英之孫。光和五年,任京兆尹時,曾築‘樊公渠’。關中百姓深得其利,故亦稱‘樊惠渠’。名流蔡邕親眼得見,遂作《樊惠渠歌》而讚之。”史夫人知無不言,言無不儘。

盧司空,略有小恙,並無大礙。隻因芥蒂難愈,故不肯與陛下相見。

“與滎陽君,乃出同門。”少帝心領神會。時大將軍何進,攻打二宮。命董卓並丁原,假滅黃門,禁止函園雄兵入城馳援。皇甫遺孀馬氏被賊人所掠,幸得薊王三弟張飛所救,奉上瑤光殿。董太皇成人之美,遂封馬氏為滎陽君,許配薊王。今為瑤光朱紫,常伴薊王身側。且已誕下麟兒。人生境遇,不成同日而語。

“妙極。”少帝笑歎:“真天佑朕也!”

“為今之計,該當如何?”楊彪不由淚目。

“喏。”黃門令左豐,遂受命而出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