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部都護足矣。”薊王另有籌算:“待大章道,續接江表十港。表裡通達,水陸相濟。凡有事,毋論兵發賜支亦或是嶺南,雄師旬日可至也。”
更有甚者,因與諸夏方國一衣帶水。大秦婆羅門國,多敬慕漢家風采。
“甚好。”薊王這便定計:“先滅大秦婆羅門國,再滅多摩梨國。”
正如百年來,羌人順下高原,乃至三輔傾頹。故洛陽朝堂,時有棄隴右之聲。驃國勢大,達光國亦有人慾棄舊土,再向西進。將麗水流域,拱手相讓。眼看家國,分裂期近。月前,忽得竹隅女王相邀。知薊王親帥十萬雄師,鑿穿羌身毒道。
總之,不信佛,不禮佛。
隨瑪展王落指處。薊王眼中,一閃利芒:“洲中可有水路,通白波樓船。”
時下,多摩梨帝國,正扼枝扈黎大江口。
知薊王必有此問。達光瑪展王,遂取《山南山川地形圖》相示:“王上且看。”
竹隅女王,早有籌辦。眾國主與薊王,共祭天神,歃血為盟。約為兄弟之邦。因竹隅女國附屬西王母國。故無需多此一舉。
事已至此,毋需再藏。
達光瑪展王,如臨大赦。倉猝率眾,趕來相見。
“可。”諸王擲地有聲。
聞此言,瑪展王心悅誠服。編戶齊民,乃漢家吏治民生之基。羌戶、氐戶、越戶,皆與漢人比同。特彆嶺南都護府,治南醴港。引十萬大山部民,傾巢而出。今南醴港幾與南廉港,連成一體。百萬船戶,聚居茅尾海,日有千帆來往。可與薊國南港相媲美。撤除來往江表十港,外洋荒洲。亦有木蘭舟,遊走枝津,來往三南水路。更有船商,舟車兼程。遠赴麗水上遊,達光國境。
時下,大秦婆羅門國,所奉“異道”。後代稱為“婆羅門教”。傳說,比佛教更加長遠。亦傳,乃佛教雛形。
冇錢看小說?送你現金or點幣,限時1天支付!存眷公·眾·號【書友大本營】,免費領!
“王上明見。”竹隅女王言道:“大秦婆羅門,乃身毒婆羅門種,東遷所立。國人端方長大,衣服車旗擬儀中國,故外域謂之‘大秦’。其國,宗事天神,不信佛法。故自佛興以迄於今,尚未建立伽藍(寺院),調集僧侶。其有淨信之徒,但竊念罷了(即便有佛門信徒,亦暗中禮佛)。天祠數百,異道數萬。”
言下之意。此國,乃身毒婆羅門,與‘大秦人’共立。且“宗事天神,不信佛法”。
“有。”諸王異口同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