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隅女王,早有籌辦。眾國主與薊王,共祭天神,歃血為盟。約為兄弟之邦。因竹隅女國附屬西王母國。故無需多此一舉。

聞此言,瑪展王心悅誠服。編戶齊民,乃漢家吏治民生之基。羌戶、氐戶、越戶,皆與漢人比同。特彆嶺南都護府,治南醴港。引十萬大山部民,傾巢而出。今南醴港幾與南廉港,連成一體。百萬船戶,聚居茅尾海,日有千帆來往。可與薊國南港相媲美。撤除來往江表十港,外洋荒洲。亦有木蘭舟,遊走枝津,來往三南水路。更有船商,舟車兼程。遠赴麗水上遊,達光國境。

四海船商,可經麗水航道,來往大秦婆羅門國,並益州永昌郡。乃蜀身毒道首要支線(注①)。

多摩梨國,在今印度,西孟加拉邦,米德納普爾(Midnapore)之塔姆盧克(Tamluk)四周。東晉法顯《佛國記》有載:“(瞻波國)今後東行,近五十由延,到多摩梨帝國,便是海口。”東晉義熙五年(409年),法顯由此循海道,赴師子國。唐朝譯作“耽摩栗底”或“耽摩立底”。

“甚好。”薊王這便定計:“先滅大秦婆羅門國,再滅多摩梨國。”

“編戶圩田。”薊王言簡意賅。

“秦人與婆羅門種,共主一國。且不信佛。”薊王心中一動:“其王,種出那邊。”

事已至此,毋需再藏。

“王上明見。”竹隅女王言道:“大秦婆羅門,乃身毒婆羅門種,東遷所立。國人端方長大,衣服車旗擬儀中國,故外域謂之‘大秦’。其國,宗事天神,不信佛法。故自佛興以迄於今,尚未建立伽藍(寺院),調集僧侶。其有淨信之徒,但竊念罷了(即便有佛門信徒,亦暗中禮佛)。天祠數百,異道數萬。”

“如國名,乃是婆羅門種。”竹隅女王答曰。

更有甚者,因與諸夏方國一衣帶水。大秦婆羅門國,多敬慕漢家風采。

“可。”諸王擲地有聲。

薊王有所不知。四大種姓,並非源自佛教。而是雅利安人初創。在後吠陀期間(前1000~前600年)構成,又稱瓦爾納軌製。種姓軌製,根深蒂固。自阿育王一統身毒,後代多有帝王,限定、打消佛教。擯除,乃至殘害佛教徒。終至,佛門絕跡,被印度教完整代替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