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盧尚書,言之有理。”陛下欣然點頭:“朕記得,勃海有民百餘萬,河間隻要其半。”

朝廷之事,千絲萬縷。不比江湖,稱心恩仇。此次朝議,賈詡之以是暗托崔烈,口出撤郡之言,便是投石問路。智多如賈詡,早有預感。陛下多會行“拆東補西,一石數鳥”之策。既接二連三減弱河間,又教唆諸國與薊國暗生間隙。

陛下正欲下詔,忽見董重望眼欲穿。心中微歎,便和顏相問:“驃騎將軍覺得如何?”

“裁撤郡縣,乃朝中大事。牽涉必廣,右丞有幾分掌控。”閻行詰問。

太尉楊賜又奏道:“啟奏陛下,重開黨錮一事,可否廷議。”

“哦?”陛下似非常意動。

“當作何解?”閻行問道。

“臣等附議。”大將軍何進,領群臣援助。

“不出所料,又割河間二縣。”賈詡微微一笑。

便有司徒袁隗,出列反對:“博陵郡,現僅轄,博陵、蠡吾、饒陽、安國、安平數縣。先前已割去高陽。若再割二縣,博陵郡可罷置矣。”

曹節俯身答道:“或可割博陵郡下二縣,增封薊王。”

話說,二人同守洛陽,相處和諧,乾係極佳。閻行快人快語,賈詡亦不做諱飾。纔有一問一答。

陛下還未到西園,便有左豐親信小黃門快馬加鞭,將消需傳到殖貨裡。

遲疑間,眼角餘光忽掃到一人。陛下這便笑問:“盧尚書?”

“喏!”閻行這便領命。

且尚書令曹節已多次表示,欲讓薊王上表,請開黨錮。消弭黨錮,乃局勢所趨。縱有萬般無法,卻也不成坐視關東時勢,持續腐敗。現在,合法以裁撤博陵,與其還價還價。

陛下這便問道:“割二補一,河間豈無牢騷。”

袁隗再答:“何不再取勃海二縣補充河間。”

“當有實足掌控。”賈詡笑答。

崔烈答曰:“本初元年,先帝追遵其父為孝崇皇,其陵在博水稱博陵,故析蠡吾縣之故陸成地,置博陵縣,置令丞以奉祀,時屬中山國。後又析河間、安平、中山,諸國之數縣,立為博陵郡。今冀州飽受黃巾之亂,赤地千裡,諸國王宮殘破,故裡儘毀。朝廷宜當體恤。當罷博陵郡,將郡內數縣,重歸各國。以示陛下虐待宗室之心。”

賈詡卻不知。即便冇有薊王,不久以後,陛下也會將易縣,封給白馬公孫。漢末公孫瓚據幽州,在此構築堡壘,掘壕十道,堆丘成丘,高各五六丈,上築營堡。中壘高十丈,其上建樓數十重,公孫瓚自居,置鐵門,呈送文書皆繫繩引上。城內儲穀三百萬斛,謂之易京。南臨易水,可通遼海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