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帝與陛下,皆出身河間。卻屢割故國舊土。說數典忘祖,亦不為過。”

陛下悄悄點頭:“朕出身河間,所謂同氣連枝,正該如此啊。”

陛下不說‘明日’隻說‘來日’。足見重開黨錮一事,遙遙無期。

薊王與我,乃是存亡兄弟。

陛下還未到西園,便有左豐親信小黃門快馬加鞭,將消需傳到殖貨裡。

“恭送陛下。”

“今漢諸侯國,隻取租賦。以人丁計,渤海一縣,可抵河間二縣。”

確認封泥無缺,賈詡這便擰開竹筒,取出白絹。

陛下悄悄點頭。目光瞥過,隨口問道:“崔廷尉?”

袁隗答曰:“何不取河間易縣、鄚縣,增封薊王。”

“博陵乃先帝所立,豈能無端裁撤?”陛下笑問。

“盧尚書,言之有理。”陛下欣然點頭:“朕記得,勃海有民百餘萬,河間隻要其半。”

年前,崔烈又轉任廷尉。今漢朝堂,能身居三公九卿高位者,終償還是這群老臣。諸如皇甫嵩與朱儁等中生代,還需外派曆練。話說,客歲因進言捨棄涼州,被薊王家臣傅燮斥對:“斬司徒,天下乃安。”不料本日又出撤郡之言。

見三公九卿各執一詞。陛下遂看向老成慎重的太尉楊賜:“太尉覺得,該當如何?”

“不出所料,又割河間二縣。”賈詡微微一笑。

“如此,便如盧尚書所言,增封薊國易、鄚二縣,再取修縣,以補河間。”陛下言道:“尚書令,代朕擬詔。”

陛下聞聲皺眉:“本日倦了,來日再議。”

心念至此,賈詡這便言道:“彥明,且去府上傳話,約曹節今晚相見。”

因奏發張角,得封臨晉侯的楊賜。這便穩穩出列:“老臣覺得。博陵、河間,或各取一縣增封薊王。再取渤海一縣,補充河間。”

賈詡卻不知。即便冇有薊王,不久以後,陛下也會將易縣,封給白馬公孫。漢末公孫瓚據幽州,在此構築堡壘,掘壕十道,堆丘成丘,高各五六丈,上築營堡。中壘高十丈,其上建樓數十重,公孫瓚自居,置鐵門,呈送文書皆繫繩引上。城內儲穀三百萬斛,謂之易京。南臨易水,可通遼海。

陛下正欲下詔,忽見董重望眼欲穿。心中微歎,便和顏相問:“驃騎將軍覺得如何?”

曹節俯身答道:“或可割博陵郡下二縣,增封薊王。”

“喏!”閻行這便領命。

陛下這便問道:“割二補一,河間豈無牢騷。”

陛下遂問道:“依卿之意,當增封那邊?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